原来只有一个大棚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片大棚群!足足有十几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每个大棚都比原来的更大更规范。大棚旁边,还建了几排标准化的鸡舍和猪舍,规模是原来的好几倍。
最让郑昊震惊的是,在大棚区的一角,竖着三台巨大的机器,正在轰鸣运转。
“那就是你弄来的粉碎机!“赵顺指着那些机器,语气中满是自豪,“有了这些家伙,我们的饲料生产能力提高了十倍不止!“
郑昊走近一看,确实是他之前联系购买的那三台粉碎机。此时正有几个村民在操作,将各种骨头、秸秆、菜叶等原料投入机器,粉碎后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营养丰富的生物饲料。
“这些饲料现在不光咱们用,“赵顺继续介绍,“还卖给附近五六个村的养殖户,甚至县里的养殖站都跟我们签了长期合作协议!“
“真的?“郑昊有些不敢相信,“生意有这么好?“
“好得很!“村长李建军走过来,满脸笑容,“现在咱们村每个月光饲料销售就能赚三四百块钱!加上蔬菜销售,村里的集体收入比去年翻了好几倍!“
“是啊,“这时从大棚里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郑昊同志回来了!“
郑昊一看,正是市农林局的刘明华技术员。几个月不见,刘明华晒得更黑了,但精神头很好。
“刘技术员,你怎么还在这里?“郑昊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开心。当时市局派来的时候只答应指导半年,这满打满算都快一年了。
刘明华笑着说道,“你们这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市里领导对这个示范点非常重视,要我长期驻点,确保技术推广的质量。“
他指着那些大棚和养殖设施,语气中带着自豪:“这几个月下来,我学到的东西比在机关工作几年都多。特别是老赵他们,实践能力真是让人佩服。“
郑昊心中激动不已,自己的努力看来真的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走,我带你去看看具体的生产情况。“赵顺拉着郑昊往里走。
他们首先来到蔬菜大棚区。每个大棚里都绿意盎然,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最让郑昊惊讶的是,大棚的技术水平比他离开时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通风系统是我们改进的,“赵顺指着大棚顶部的通风装置,“参考了你之前的设计思路,结合刘技术员的专业建议,又根据实际使用经验做了优化。现在温度控制更精确,蔬菜品质也更好了。“
刘明华在一旁补充道:“主要还是你当初的技术路线正确。我们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完善,比如通风口的角度、保温材料的选择等等。“
“还有这个!“他又指着大棚里的灌溉系统,“我们自己设计的灌溉装置,用水量比原来节省一半,但效果更好。“
郑昊仔细观察了一番,不得不佩服这些知青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仅很好地掌握了原有技术,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接下来,他们参观了养殖区。
鸡舍里养着数百只鸡,个个肥壮健康。猪舍里的猪也比以前多了好几倍,而且明显比一般农户养的猪长得更好。
“秘诀就在饲料上,“赵顺自豪地说,“按照你给的配方,咱们的生物饲料营养全面,成本又低,养出来的鸡和猪不仅长得快,肉质还特别好。县里的食品站都抢着要咱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