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3章 姐姐,当年就是这样沉下去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其间竟有两三次挣扎,它不甘心就此退出这场无声的对峙,妄图再次探出脑袋,继续它的窥探。

每一次抬头,都带着一丝侥幸,希望能避开何其矮的目光,多看一眼水中的小小。

然而,当它触及何其矮愈发锐利的目光时,那目光已化作实质的锋芒,带着农耕者对土地深沉的敬畏,以及对亲人甘愿付出一切的守护本能,斜光终于彻底敛去了最后一丝光亮,消失在西山的背后。

天空顿时暗了下来,仿佛被拉上了黑色的幕布。

斜光退去的刹那,天幕仿佛被谁骤然扯下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骤然沉下脸色。

原本还残留着些许亮色的天空,瞬间被浓墨般的黑暗笼罩,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反应。

铅灰色的云层如同被浓墨浸染的棉絮,层层叠叠地压下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这厚重的阴霾之中。

云层很低,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风裹挟着潮湿的凉意扑面而来,带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气息,其中还隐隐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腥甜,那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风越来越大,吹得岸边的树叶“哗哗”作响,像是在发出警报,提醒着人们即将到来的风雨。

何其矮望着天色的微变,心中掠过一丝莫名的怅然。

他对这片土地有着太深的感情,熟悉它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种气息,可此刻,他却觉得这片天空陌生而遥远。

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忧乐沟,天地万物似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性情与秘密,就连每日东升西落的落日余晖,都带着几分“心虚”的闪躲。

他不知道这片土地上还隐藏着多少他不知道的故事,不知道那些传说中的灵异事件是否真的存在。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村中老人口中流传的“四大秘卷”,那些据说蕴含着天地至理、能解开世间诸多谜团的古籍,是否就诞生于这般天地与人情奇妙交织的瞬间?

他从未见过那些秘卷,只在老人们的讲述中听过只言片语,却对它们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此时,何其矮肩上的两百斤棉花朵还残留着白日阳光的余温,沉甸甸地压在特制的扁担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路的艰辛。

那声音不高,却清晰可闻,像是扁担在低声哭泣,又像是在为他的坚韧而歌唱。

从半山坡到豆腐堰这短短一里的下坡路,何其矮小跑了三分多钟。

这段路崎岖不平,布满了碎石和泥泞,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可他却跑得稳健而快速,仿佛脚下生风,这是常年劳作练就的本领,是生活赋予他的特殊技能。

古铜色的肌肤上渗出的汗珠早已被晚风吹干,只留下一层细密的盐霜,在黯淡的光线下泛着微微的白光,记录着他一路的奔波与劳累。

那些盐霜是汗水的结晶,是他辛勤劳作的勋章,每一粒都闪耀着坚韧的光芒。

他将特制的篾背篼稳稳地搁在堤岸上,胸腔随着剧烈的呼吸不断起伏,急促的喘息声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那喘息声粗重而有力,像是风箱在拉动,每一次吸气都充满了力量,每一次呼气都带着释放的疲惫。

然而,他顾不上喘息,目光第一时间投向了堰塘中的小小,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在他心中,妹妹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哪怕自己再累,也要确保她平安无事。

这副担子绝非寻常物件,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何其矮的心血与智慧。

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他生活的依靠,是他对家人的责任与担当。

篾背篼高四尺,上口直径三尺有余,比寻常背篼整整大出一倍。

这是他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力气特意设计的,能装更多的东西,提高劳作的效率。

筐壁选用浸过桐油的青篾精心编织而成,经过桐油的浸泡与晾晒,青篾变得坚硬如铁,不仅防水耐用,还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编织的纹路细密而整齐,每一根篾条都摆放得恰到好处,这是他利用夜晚的时间,一针一线编织而成的,耗费了他无数的心血。

四条绳索是他利用不能下地劳作的雨天,在家中自制的索架上,亲手搓制的棉麻混纺绳。

他选用最好的棉花和麻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反复搓捻,直到绳索变得坚韧而有弹性。

这些绳索比市售的粗上一圈,还特意加长了一尺,为的是能更稳当地固定货物,确保在长途跋涉中不会出现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