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子,朝着水洞子山的方向鞠躬,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他们虽看不见“气脉”与灵体,却能感受到堰塘的异动并非恶意——空气中没有邪祟的阴冷气息,反而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与水脉的温润,这种气息让人心神安宁,连平日里容易烦躁的孩童都变得格外乖巧;
大地的震颤虽明显,却没有破坏性,甚至让脚下的土壤变得更加松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蹲下身,用手指捏起一点土壤,放在鼻尖轻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土气脉足,今年的麦子肯定能丰收。”
这种源自本能的感知,让村民们对陈家的守护充满信任,纷纷朝着水洞子山的方向眺望,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他们知道,自陈家来到忧乐沟,数百年来,每一次家园面临危机,陈家的守护者都会挺身而出:月平太爷爷对抗“黑雾妖”,保住了整个忧乐沟;
月平爷爷抢修堤埂,抵御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月平父亲封印“土行妖”,守护了堰塘的水脉;如今,他们相信年轻的月平也能延续这份守护,带领大家度过难关。
月平站在水洞子山的第一层平台上,没有贸然制止老山羊,并非不知所措,而是在等待着什么——他记得父亲曾在一个雷雨之夜,坐在院子里的石磨旁,给他讲陈家传承的秘密时说过:“陈家的‘守脉之力’并非仅存于现世的守护者身上,先祖的意志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封印在山川、河流、堰塘之中,如同沉睡的雄狮,每当家园面临重大危机,或需要完成重要传承仪式时,这些意志便会在合适的时机显现,成为守护家园的关键力量。就像这石磨,看似普通,却藏着你爷爷的‘意’气,关键时刻能护你周全。”
当时月平还似懂非懂,只是觉得父亲的话带着神秘的力量,此刻却隐约明白,父亲所说的“先祖意志”,或许就与水洞子山的水洞子塞子有关——那些塞子是父亲在他五岁那年,耗时三个月亲手打造的,选用的是撞杆山深处千米以下的“千年镇脉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蕴含着浓郁的“地脉之气”,是打造“守脉”器物的最佳材料。
每一块塞子都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气脉”滋养:每日清晨吸收朝阳正气,让塞子充满生机;正午吸收天地阳气,让塞子变得坚固;傍晚吸收晚霞平和之气,让塞子蕴含温和的力量;
深夜吸收星月精华,让塞子与天地“气脉”相连,确保每一块塞子都蕴含着纯净的“守脉之力”。
当时父亲还特意在塞子表面刻下了陈家历代先祖的名字,从第一辈先祖陈开山到第八辈先祖陈望山,每个名字都用隶书刻写,字体苍劲有力,深度达到半寸,笔画间还藏着细微的“守脉符文”,这些符文与塞子内部的“气脉”相连,形成完整的“遗意封印”。
只是月平当时年纪尚小,只觉得塞子上的字好看,常常趴在旁边看父亲雕刻,却未曾在意其中的深意,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早已为陈家的传承埋下伏笔,等待着后代守护者唤醒的那一天。
这份期待很快得到了回应。
天空中突然泛起淡淡的金色光芒,这光芒并非来自太阳,而是源自远方陶李芬家的方向——月平能“看见”,一道熟悉的“气脉”正从那个方向快速传来,速度达到每秒十里,如同金色的流星,划破天际,朝着堰塘方向疾驰。
这道“气脉”带着父亲独有的温润质感,其中蕴含的“意”气与月平丹田中的“意脉核心”产生强烈共鸣,让他原本虚弱的“意”气瞬间恢复了一成,丹田中的“意脉核心”也随之微微发亮,表面的裂痕甚至有了愈合的迹象。
“是父亲的望眼之力!”月平心中一喜,抬头望去,只见父亲的望眼虚影已悬浮在堰塘上空,直径约有丈余,如同一个巨大的金色圆盘,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没有丝毫的诡异,反而带着神圣的气息。
望眼的眼白泛着淡淡的乳白色光泽,其中分布着无数细小的“气脉”纹路,如同雪花的结晶,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父亲修炼的“守脉诀”;黑中泛黄的眼瞳如同深邃的星空,并非吞噬一切的黑洞,而是蕴含着无尽智慧与温柔的眼眸,眼瞳深处,能看到细小的“气脉”纹路在缓缓流动,如同银河系中的星云,其中那丝父爱的“气脉”如同温暖的溪流,顺着望眼的边缘缓缓流淌,与堰塘的“气脉”产生完美的共鸣,频率完全同步,没有一丝偏差,仿佛望眼与堰塘本就是一体。
望眼并未立刻行动,而是先调整着自身的“气脉”状态——它在半空中以每秒一圈的速度缓慢旋转,每旋转一周,表面的“气脉”光泽便浓郁一分,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