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诸葛长明智高一筹,识破了此计,避免了最坏的结果,但这场深夜的“溃兵”风波,还是在已然人心惶惶的岳西城内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真假难辨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舒城已失”、“魏阳军就在后面”的恐惧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许多士卒的心。
即便官方出面澄清,但那种根植于连败和猜忌之中的恐惧,岂是几句话就能轻易消除的?
就在岳西城内因谣言和诈城事件而军心浮动、戒备重心不自觉地向“内部”和“后方”倾斜之时,方知远真正的杀招,出手了!
第三计,出其不意,猛攻一点。
黎明时分,当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岳西城西面,那片原本相对平静、并非主攻方向的区域,突然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东方霸的帅旗,竟然鬼使神差地出现在了西城外!
而紧随其后的,是养精蓄锐多日、如同黑色铁流般的魏阳军主力!
他们放弃了之前重点攻击的北门和东门,将所有力量,集中在了西面一段因为连日来注意力被分散、而显得有些松懈的城墙上!
蓄谋已久的猛烈攻击,如同火山喷发!
投石机将最后储备的巨石疯狂倾泻在西城墙上,瞬间将几处垛口砸得粉碎!
无数的云梯如同死亡的触手,密密麻麻地搭上城头,身披重甲、悍不畏死的魏阳锐卒,如同蚁附般向上猛攻!
“西城告急!西城告急!”
凄厉的呼喊声瞬间传遍全城。
诸葛长明闻讯,脸色骤变!
他们立刻意识到中了方知远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之前的流言和诈城,都是为了麻痹和调动他们,真正的致命一击,在这里!
“快!调青龙营,火速增援西城!”诸葛长明厉声下令,然后准备亲自前往。
然而,军心已乱,指挥体系的效率大打折扣。
内部的猜疑(担心楚烈军真的随时会跑,需要分兵监视或预留后路)以及前几日因谣言而产生的部署混乱,使得增援命令的执行出现了迟滞和偏差。当诸葛长明率领亲卫队和部分精锐赶到西城时,局面已经极度危急!
西城守军本就因之前的种种变故而士气不振,面对东方霸亲自督战、如同狂潮般的猛攻,防线瞬间被撕开了数道口子!
大量的魏阳军如同决堤的洪水,从缺口处涌入城头,与守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
城头之上,瞬间变成了修罗场,每一寸土地都在进行着残酷的争夺。
赵甲、李仲庸(带伤奋战)等将领也拼死力战,保护诸葛长明。但是,魏阳军此次投入的都是最精锐的生力军,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更重要的是,联军内部那无形的裂痕,在此刻暴露无遗——预想中应该迅速到来的、来自其他方向守军和楚烈军方向的支援,显得迟缓而无力!
各自为战、保存实力的念头,在死亡的威胁下,不由自主地滋生。
东方霸冷漠地注视着城头的血战,他甚至没有亲自登城,只是如同磐石般立于旗下,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魏阳军士气的最大激励,也是对联军守军的无形震慑。
战斗从黎明持续到午后,西城防线多处崩溃,涌入城内的魏阳军越来越多,巷战逐渐蔓延开来。
岳西城,已然到了陷落的边缘。
“先生!守不住了!西门已破,魏阳军大量入城!再不走,就全完了!”一名浑身是血的青龙营大统领踉跄跑来,嘶声喊道。
诸葛长明看着眼前混乱的战场,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喊杀声和濒死哀嚎,又望向城中那些惊慌失措的平民和仍在各自为战、却已显败象的士卒,心中充满了无力与沉痛。
他知道,岳西,守不住了。方知远的连环计,精准地击中了联军的命门——内部的信任危机。
“传令……”诸葛长明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各营……交替掩护,从东门……撤退……前往舒城方向,与主公汇合……”
撤退的命令下达,更像是一场溃败。
联军残部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勉强从东门杀出一条血路,丢弃了绝大部分辎重粮草,狼狈不堪地向着舒城方向逃去。
岳西城头,那面飘扬了不久的“靖乱”字大旗,在冲天的火光和浓烟中,缓缓坠落。
岳西,这座联军前期苦心经营的核心支点,终究在方知远的妙算和联军自身的裂痕下,宣告易主。
至此,联军与魏阳军主力经过几次大战,基本上是全负,尤其岳西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