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关灯
护眼
第899章 算我一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你说的没错,她们还在井底。不只是梦游村的三十人,还有更多被遗忘的名字、未说完的话、来不及道别的亲人。他们都想回来,哪怕只是一瞬。”

    林沉泪如泉涌:“我……我听见她们叫我弟弟……可我不是……我不是那个孩子……”

    “你是。”承安坚定道,“你不是替代品,也不是傀儡。你是新的开始。从今往后,你可以替他们说话,替他们流泪,也可以替他们……活下去。”

    林沉伏地痛哭,肩膀剧烈起伏。良久,他抬起头,眼中已有清明:“我想学医。像您一样,治好别人的梦。”

    承安点头,扶他起身:“明日开始,我教你辨脉、识药、听心。”

    那一夜,宁心庐多了一盏长明灯,专为安抚游魂而设。承安亲自在灯芯中加入安魂香,并以《听铃录》中的秘法刻下符文,令其光色转为淡青,如同春水初生。

    七日后,京城再派使者前来。

    这次不是飞鸽传书,而是八百里加急的黄绸诏令,由礼部尚书亲至山门宣读:太子将于三日后亲临宁心庐,迎请承安出山,重立心疗司,赐紫袍金印,许以“国医大宗师”之尊号,统辖天下医政,专治战后遗症与百姓心疾。

    消息传开,整个山谷震动。

    百姓纷纷赶来,携米粮布帛,跪于山门前恳求:“求先生留下!若您走了,我们靠谁解梦?靠谁止痛?”

    孩童们自发在院中排成一行,齐声背诵承安教过的《药性赋》,稚嫩童音穿透晨雾,像是天地间最纯净的祈愿。

    阿原站在门口,望着人群,心头沉重:“您看,他们都在求您别走。”

    承安立于石阶之上,素衣布履,神情平静。“我知道。”

    “可朝廷势大,若拒旨不遵,恐招祸患。更何况,心疗司若重建,您便可广收弟子,推行新法,救更多人……”

    “救人的地方,不在宫墙之内。”承安转身望向满园桃树,“而在人心之间。”

    但他并未立刻拒绝。当晚,他独自进入藏书阁,翻出一本尘封已久的册子??《心疗司旧制》。这是三十年前他亲手编撰的典章,记录着当年如何用音律、梦境、共情疗法治疗战争创伤者的全部经验。后来因铃术败露,朝廷震怒,下令焚毁所有相关文献,唯独这一本被乔念冒险藏起,辗转送至他手中。

    他一页页翻看,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在烛火下奋笔疾书,誓言要建一座“疗心之殿”,让天下受创之人皆得慰藉。

    那时的热血,从未冷却。

    只是他明白,真正的疗愈,不该依附权力,而应生于民间。

    次日清晨,承安召集群徒议事。

    “太子将至,我不回避,也不违旨。”他说,“但我不会入京任职。”

    众人屏息。

    “我会当面向他提三个条件。”承安目光如炬,“第一,心疗司重建,必须设立‘乡野听心人’制度,每县至少派驻一名通晓梦诊之术的医师,由守心堂统一培训;第二,所有铃症患者不得再视为妖邪,须建档救治,家属不得弃养;第三,梦游村旧案重审,追封遇难者为‘护心义士’,立碑纪事,永志不忘。”

    阿原动容:“若朝廷答应呢?”

    “若答应,我愿出任名誉宗师,每年巡讲三月,传授《听铃录》真义。”承安微笑,“若不答应,我也无憾。宁心庐即是学堂,病人即是课本,只要还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