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要不要点三遍水?我妈说煮饺子点三遍水,皮筋道,馅入味。”
三大爷:“点!
老规矩不能破。
第一遍点凉水,第二遍点温水,第三遍点热水,保准好吃。”
许大茂(举着手机拍沸腾的锅):“家人们看这翻滚的饺子!
像一群小白鱼在游泳!
再过三分钟,第一锅就出锅啦!”
李爷爷(看着锅):“想起我年轻时在部队,除夕也包饺子,二三十号人围着大盆,你擀皮我包馅,煮好了蹲在雪地里吃,冻得嘶嘶哈哈的,却比啥时候都香。”
周阳:“李爷爷,那时候您包啥馅的?”
李爷爷:“哪有啥好馅,就是萝卜粉条的,偶尔能掺点猪油渣,就美得不行。
哪像现在,又是肉又是虾的,日子是真过好了。”
(第一锅饺子出锅,白胖胖的盛在盘里,浇上点醋和香油,香气瞬间漫开。
傻柱先给李爷爷端了一盘,又给小马和张奶奶各分了一碗。
)
槐花(咬了口兔子饺子):“豆沙馅的流心啦!
甜滋滋的,小马哥哥你快尝尝!”
小马(咬了一口):“真好吃!
比我妈包的甜,猪油放得正好,不腻。”
三大爷(嚼着荠菜豆腐馅):“嗯,我的秘制调料没白费,这馅鲜得很,荠菜的清香味一点没跑。”
许大茂(边吃边直播):“家人们看这爆汁的肉馅!
咬一口‘滋’的一下,肉香混着调料香,绝了!
我宣布,三大爷的调料封神了!”
傻柱(给大伙盛酸汤):“来,喝点酸汤暖暖!
里面放了虾皮和紫菜,鲜得很。”
张奶奶(喝着汤):“小马,你妈腌的腊鱼呢?快拿来蒸上,配着酸汤吃,解腻。”
小马(赶紧去拿):“在门口网兜里呢,我妈说蒸之前得泡半小时,不然太咸。”
周阳:“我去泡!
正好第二锅饺子下锅,等饺子熟了,腊鱼也差不多了。”
(第二锅饺子是冬瓜虾仁和韭菜鸡蛋的,刚出锅就被抢了个空。
许大茂的手机快没电了,插在院里的插板上充电,他却顾不上看屏幕,埋头吃饺子。
)
三大爷(数着盘子):“这都第三锅了,许大茂你吃了多少?我瞅着你面前的醋碟都空三个了。”
许大茂(抹嘴):“不多不多,也就……十几个吧。
主要是傻柱煮的好,皮不烂,馅还热乎。”
槐花(举着个没吃完的饺子):“我要给布娃娃也‘吃’一口!”
她把饺子凑到布娃娃嘴边,假装喂它,逗得大伙直笑。
张奶奶:“这丫头,真把布娃娃当妹妹了。
等会儿给它也‘盛’点汤,别渴着。”
(正说着,周阳端着蒸好的腊鱼进来,油亮亮的鱼肉透着红,撒着点葱花,香气比饺子还霸道。
)
傻柱(夹了一块):“王老师这手艺绝了!
咸淡正好,还带点酒香味,配饺子太合适了。”
小马:“我妈说,腌的时候放了点白酒,既能去腥,又能存得久。
她总说,好东西得跟街坊分享,才叫过年。”
三大爷:“这话在理!
远亲不如近邻,咱院这些年,谁家有难处不都是互相帮衬着?就像这饺子,一个人包着冷清,一群人包着才香。”
李爷爷(点头):“老纪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人啊,活着就图个热乎气,身边有人,桌上有饭,就是最好的日子。”
(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院里的灯笼更亮了,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油光和笑意。
许大茂的手机还在充电,屏幕上的点赞数噌噌往上涨,他却没再看,只顾着跟大伙碰杯——杯里装的是傻柱泡的山楂汁,酸甜解腻。
)
槐花(打了个饱嗝):“我吃饱了!
肚子像个小皮球。”
傻柱(笑着拍她肚子):“等会儿放鞭炮,消化消化食。
我买了挂小鞭,还有几个烟花,晚上咱在院里放。”
槐花:“好耶!
我要拿小灯笼!
张奶奶给我做的红灯笼,上面还绣了小兔子!”
张奶奶:“在你床头挂着呢,等天黑了就给你挂上。
对了小马,晚上别走了,跟我们一起守岁,看春晚。”
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