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三月,春风刚吹软了田埂上的泥土,孩子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提前一周在群里倒计时。出发前一天,乐乐特意把去年画的“绿色麦田构想图”塞进画板,朵朵则找出了小巧的银色铲子,丫丫更是把赵爷爷送的葵花籽串成了手链,说要戴着去和老黄打招呼。
车子刚驶进村子,一片鲜嫩的绿色就撞进了眼帘。去年秋天收割后的花田,如今已变成了整齐的麦田,嫩绿的麦苗顺着风势轻轻摇晃,像一块铺在大地上的绿丝绒。赵爷爷和苏晓正蹲在田埂边,手里拿着小锄头,仔细地给麦苗松土。
“来得正好!”赵爷爷看到孩子们,笑着直起身,手里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这几天麦苗刚返青,得把土里的小石子捡出来,不然会硌着根。”苏晓也站起身,指着田埂边的竹筐:“我还准备了小篮子,专门装捡出来的石子,咱们比赛看谁捡得多。”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朵朵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拨开麦苗周围的泥土,遇到小石子就轻轻挖出来,放进身边的小篮子里,动作认真得像在寻找宝藏。丫丫蹲在麦田边,手指轻轻拂过麦苗的叶子,突然发现一片叶子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红色的壳上点缀着黑色的斑点,她赶紧叫来小默:“快拍下来!这是麦田里的小客人!”
小默立刻举起相机,调整好角度,把瓢虫和嫩绿的麦苗一起定格在镜头里。浩浩则抱着吉他坐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拨动琴弦,春风带着麦苗的清香吹过,旋律也变得柔软起来。他笑着说:“我要把麦苗摇晃的节奏编进《麦田歌》里,这样听起来就像麦田在唱歌。”
乐乐坐在画板前,笔尖快速移动。他要把眼前的景象都画下来:赵爷爷弯腰松土的背影,苏晓捡石子时的笑容,孩子们在麦田里忙碌的身影,还有远处老黄牛低头吃草的模样。画到一半,他突然发现麦苗间藏着几朵小小的蒲公英,白色的绒毛球在风里轻轻晃动,便赶紧添上几笔,让画面多了几分灵动。
中午,苏晓在院子里支起了小桌子,摆上了刚蒸好的玉米馒头和咸菜。赵爷爷端来一壶热茶,笑着说:“这馒头是用去年的玉米面做的,就着咸菜吃,最解饿。”孩子们拿起馒头咬了一口,清甜的玉米香在嘴里散开,搭配着爽口的咸菜,竟比城里的大餐还要香。
饭后,老黄慢悠悠地从牛棚里走出来,丫丫赶紧跑过去,把提前准备好的青草递到它嘴边。老黄温顺地低下头,一边吃草一边用头蹭了蹭丫丫的手,吓得丫丫咯咯直笑,又忍不住多摸了摸它的耳朵。“老黄好像还记得我!”丫丫惊喜地喊道,眼睛里满是笑意。
下午,赵爷爷带着孩子们去看村里的老井。老井在村子的中心,井口用青石板围着,井边还放着几个旧水桶。“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全村人都靠这口井喝水,”赵爷爷一边说一边拿起水桶,“现在虽然有了自来水,但我还是喜欢用井水泡茶,味道更清甜。”
苏晓帮着赵爷爷打水,绳子“咯吱咯吱”地转动,水桶慢慢沉入井底,不一会儿就装满了清澈的井水。她倒了一碗给孩子们,丫丫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比矿泉水还好喝!甜甜的!”孩子们纷纷围过来,你一口我一口,不一会儿就把一碗井水喝光了。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麦田染成了金黄色。孩子们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丫丫靠在苏晓身边,小声说:“我觉得春天的花田比夏天还美,绿色的麦田像会发光一样。”苏晓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再过两个月,麦田会变成金黄色,到时候又是另一番景象。”
晚上,孩子们躺在帐篷里,听着麦田里的虫鸣和风声。毛豆说:“等麦子成熟的时候,咱们还要来,看看金黄色的麦田是什么样子。”浩浩点头:“我要把麦子成熟的声音也编进歌里,让《麦田歌》更完整。”乐乐则在画板上写下:“春天的麦田,是花田最美的开始。”
五月底,苏晓发来消息,说麦田已经开始泛黄,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了。孩子们看到消息,立刻在群里商量着要去帮忙收割麦子。乐乐提前画好了“麦田收割图”的草稿,朵朵准备了新的小篮子,说要去捡麦穗,丫丫则把去年的葵花籽手链找出来,说要戴着去见老黄。
到达花田的时候,麦田已经变成了一片金黄色,麦穗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演奏一首丰收的乐曲。赵爷爷和苏晓正拿着镰刀,在麦田里收割麦子,金黄的麦秆被整齐地堆在一边,像一座座小山。
“快来!”苏晓看到孩子们,笑着挥舞起手里的镰刀,“今天咱们的任务是收割麦子,还要把麦穗捡干净,不能浪费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