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赵爷爷则拿来了几顶草帽,分给孩子们:“太阳大,戴上草帽防晒,别晒黑了。”
孩子们戴上草帽,拿起小镰刀,跟着赵爷爷学习收割麦子。毛豆力气大,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手抓着麦秆,一手用镰刀轻轻一割,一束麦子就被割了下来,整齐地放在身后。乐乐虽然力气小,但动作很认真,每割一束麦子,都会仔细地把麦穗捋一捋,生怕掉了一粒麦子。
朵朵和丫丫则负责捡麦穗,她们提着小篮子,在收割过的麦田里仔细地寻找着掉落的麦穗,哪怕只有一粒麦子,也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进篮子里。丫丫一边捡一边说:“赵爷爷说不能浪费粮食,这些麦穗虽然少,但也是农民伯伯的心血。”
小默拿着相机,在麦田里跑来跑去,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他拍下了赵爷爷弯腰收割麦子的背影,拍下了苏晓抱着麦子的笑容,拍下了孩子们认真捡麦穗的模样,还拍下了远处老黄牛在田埂上吃草的场景。“这些照片要放进‘花田的四季’相册里,”小默笑着说,“这样四季就完整了。”
浩浩则坐在田埂上,抱着吉他,把麦田里的“沙沙”声和镰刀收割的“咔嚓”声都编进了《麦田歌》里。他一边弹一边唱:“金黄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丰收的歌声,在田野里回荡……”旋律轻快又充满喜悦,孩子们听到了,都跟着一起哼唱起来。
中午,苏晓在院子里支起了灶台,用刚收割的麦子磨的面粉,做了麦仁粥和馒头。赵爷爷则炒了一盘青菜和一盘鸡蛋,都是院子里自己种的,新鲜又美味。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喝着香甜的麦仁粥,吃着松软的馒头,心里满是幸福。
饭后,苏晓神秘地对孩子们说:“我有一个惊喜要给你们。”说着,她带着孩子们来到花田的另一边,那里种着一片新的向日葵,虽然还没开花,但嫩绿的花盘已经初具雏形。“这是我春天的时候种的,”苏晓笑着说,“等夏天的时候,这里又会变成一片向日葵花田,到时候咱们又可以在花田里玩了。”
孩子们看到向日葵苗,都兴奋地叫了起来。乐乐立刻拿出画板,开始画向日葵苗的样子,朵朵则蹲在旁边,轻轻摸了摸花盘,说:“希望它们快点长大,早点开花。”丫丫则说:“等开花的时候,咱们还要来,像去年一样,在花田里听赵爷爷讲故事。”
下午,赵爷爷带着孩子们去给向日葵苗浇水。他拿着水桶,教孩子们如何均匀地浇水,既能让向日葵苗喝饱水,又不会淹到根部。孩子们轮流提着水桶,小心翼翼地给每一棵向日葵苗浇水,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向日葵苗染成了金黄色。孩子们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远处的村庄亮起了灯光。赵爷爷坐在孩子们中间,又开始讲过去的故事:“以前收麦子都是靠人力,割完麦子还要用石碾子碾,现在有了机器,快多了,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日子,看着庄稼一点点长大,心里踏实。”
晚上,孩子们躺在帐篷里,听着向日葵苗生长的声音和远处的虫鸣。毛豆说:“等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咱们一定要来,我要帮苏晓姐姐浇水施肥。”浩浩则说:“我要写一首《向日葵之歌》,记录下它们开花的过程。”乐乐在画板上写下:“夏日的花田,藏着最美好的期待。”
八月,向日葵花田如期绽放,一片金黄的花海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苏晓发来照片,说花盘已经开始慢慢低垂,葵花籽也渐渐饱满,再过一个月就能收割了。孩子们看到照片,立刻在群里约定,要去参加今年的葵花籽收割和榨油。
到达花田的时候,向日葵花盘已经完全低垂,金黄的花瓣开始慢慢脱落,露出饱满的葵花籽。赵爷爷和苏晓正拿着剪刀,把花盘剪下来,放进竹筐里,院子里已经堆了好几筐花盘,像一座座金黄的小山。
“今年的葵花籽长得特别好,”赵爷爷笑着拿起一个花盘,“你看,每一颗都很饱满,榨出来的油肯定香。”苏晓则拿来了手套,分给孩子们:“花盘上有小刺,戴上手套别扎到手,咱们先把花盘里的葵花籽抠出来,然后晒干。”
孩子们戴上手套,围坐在院子里的桌子旁,开始抠葵花籽。丫丫和朵朵的动作很轻柔,手指小心翼翼地顺着葵花籽的排列,一颗一颗地抠下来,放进竹筐里。毛豆力气大,双手抓住花盘的两边,轻轻一掰,就能抠下一大把葵花籽,引得孩子们都向他学习。
乐乐一边抠葵花籽,一边观察花盘的形状,他要把今年抠葵花籽的场景画下来,和去年的画放在一起,做个对比。小默则拿着相机,拍下了孩子们认真抠葵花籽的模样,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