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把这话记下来。”
他沙哑而坚定地吩咐:
“给阿斗作训。”
“帝王之道,不在逞勇斗天,而在让黎民饱暖安眠。”
他想亲笔写下,却抬手乏力,毛笔滑落,墨汁洇染蜀锦,像极了长坂坡那夜被战火染黑的天幕。
“陛下!”
诸葛亮忙上前扶住,掌心触到湿透的衣背。
“无妨……”
刘备苦笑,目光却温柔:
“你替朕写。”
“告诉阿斗,朕祖父在涿郡卖草鞋,最怕的不是雷,而是税重、匪乱。”
“百姓的苦,才是天威。”
殿外雨势骤大,芭蕉被打得啪啪作响。
铜漏的滴水声如计时的鼓点,刻下这位英雄的余生。
刘备的眼神渐远,好似又回到了涿郡的黄昏。
“那时朕与云长、翼德结义,只为让乡亲有饭吃。”
“后来战火连天,从徐州到荆州,从新野到赤壁,百姓给了干粮、指路、信念。”
“是他们,撑起了蜀汉。”
他握紧诸葛亮的手,声若风中烛火:
“武乙射天,毁了天下。朕若射,射的必是欺民之贼。”
“若阿斗有朝忘此,纵无天雷,朕在地下也不会原谅他。”
诸葛亮的眼眶湿了,低头掩扇,沙声低应:
“臣谨记,定不负陛下之嘱。”
外头的雨终于停歇,微光洒入殿中。
刘备的气息渐缓,他望着散雾的窗棂,轻声呢喃:
“梦中又回涿郡,大娘送粥,说——玄德,好好过日子……”
声音散入风雨的尾声,只留一缕安然。
诸葛亮静立榻前,羽扇丝线在晨光下闪烁。
他明白——帝王之术,不在与天争,而在百姓的一碗热粥中。
殿外锦江依旧奔流,载着千年的故事,流向远方。
雨止青苔生,这一夜的教诲,将在史册中长存。
……
贞观时期!
晨光洒进贞观殿,梁柱上的缠枝莲纹泛着柔亮的金光。
案前青铜笔洗水波微漾,倒映出窗外古柏的虬枝。
李世民将兰亭序拓本推到一旁,指间仍带昨夜批阅的墨痕。
他的视线越过一叠奏折,落在天幕上的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