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赎来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 生辰新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按祖宗定制,国丧期间,禁绝一切宴乐庆贺之事,即便是帝王万寿,也需一切从简,不得有任何铺张浪费、歌舞升平的迹象,以示哀思不忘,孝道为先。因此,宫中上下,并无任何庆典的准备,内务府循例只会按最简规格准备一份例行的素斋和香烛,甚至连许多朝臣,或因政务繁忙,或因避讳,都未必记得或敢在此时提及此事,仿佛这个日子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在了沉重的孝服与奏章之下。然而,夏玉溪却将这个日子,如同镌刻在心版上的铭文一般,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且早在数日之前,便已开始悄悄地、反复地思忖,该如何为他度过这个在特殊时期、显得格外冷清甚至可能被他本人遗忘的生辰。

    金银珠玉、古玩珍奇?他贵为天子,坐拥四海,什么奇珍异宝没有见过?这些身外之物,于他而言,不过是库房中的陈列,缺乏真正的温度与意义。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在举宫哀悼、先帝新丧的背景下,任何带有享乐或浪漫色彩的表达,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可能招致非议。她想要的,是一份既能真切表达她的心意与牵挂,又能真正对他眼下艰难处境有所助益的礼物。这份礼物,应该如同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她日思夜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想起他每每批阅奏章至深夜,伏案疾书或凝神思索时,那紧蹙的眉头和揉按太阳穴时流露出的疲惫;想起他偶尔与她谈及国库收支、各地税赋状况、或是某项大型工程预算时,语气中那不易察觉的凝重与忧虑;想起自己跟随苏嬷嬷学习管理漱玉轩账目、核对各项用度时,所深切体会到的那种用传统方法记账、核账的繁琐、耗时与易出错……这些画面如同碎片般在她脑海中盘旋、碰撞。忽然间,一个念头,如同漆黑夜空中骤然划过的、耀眼夺目的流星,瞬间照亮了她所有的思绪!

    她想起来了!她想起了自己前世记忆中那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简便高效到几乎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方法——阿拉伯数字!表格!还有那基础却威力无穷的乘法口诀表(九九乘法表)!这个时代,官方和民间记账、核算,普遍使用的是繁复的中文数字(壹、贰、叁、肆……)和流水账式的记录方法,查看、计算都极为不便,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给贪墨舞弊留下了不少空间。若能将这些来自未来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数学和管理方法,以一种这个时代能够理解、接受并且不会引起过度怀疑的方式整理、呈现出来,或许……或许能帮他大大提高处理政务、尤其是财政审计方面的效率!这无疑是切中他当下最大痛点的一份厚礼!

    这个想法让她瞬间兴奋得心跳加速,脸颊泛红,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强烈的警惕与谨慎。这些知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太过超前,太过“惊世骇俗”,其来源根本无法解释。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帮助他,反而可能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比如“妖言惑众”、“异端邪说”之类的指控。她必须找到一个极其合理、稳妥的“包装”,将这些知识的来源模糊化、合理化,让其看起来像是一种偶然发现的、来自域外或古籍的“奇巧”之术,而非凭空产生。

    接下来的几个日夜,夏玉溪在完成了苏嬷嬷布置的日常宫规礼仪、账目核对等功课后,便以需要静心练字、或温习古籍功课为由,将自己关在漱玉轩那间小小的、临窗的书房内。她屏退了左右,只留锦书在门外守着,不许任何人打扰。书房里,烛火通明,她铺开上好的宣纸,研好浓淡适宜的墨,提起那支慕容云泽赠她的紫毫笔,开始小心翼翼地、如同进行一项精密工程般,进行她的“创作”。

    她首先为这份特殊的“礼物”设定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来源:“臣妾近日为学习理账,广览群书,偶于一本前朝流传下来的、作者不详的杂家笔记残卷中,见有提及海外番商所用之计数之法,称其简捷异常,利于速算。臣妾心生好奇,默记于心。后又结合宫中日常用度核算之实务,加以验证、推演与改良,觉其确有奇效,不敢私藏,故斗胆整理成册,名曰《理财稽要简法》,谨献陛下御览,或可资圣虑一二。”这个说法,将来源推给了模糊的“前朝杂家笔记”和“海外番商”,既解释了其新奇性,又避免了直接的神秘色彩。

    然后,她开始具体内容的“翻译”和“包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