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关灯
护眼
294大乾仲夏:麦浪里的风与渠边的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干渴的麦田都拍下来:“我们把这个发给共植维度的伙伴,问问他们有没有快速找水的法子!”

    花汐这时也来了,身后跟着几个花家的工匠,推着两架奇怪的木车——车身是木制的,上面有个旋转的轮盘,轮盘上绕着木链,木链上挂着一个个小木斗。“这是我让花家工坊做的龙骨水车,”花汐走到田埂边,指着水车说,“只要把水车的一头放进水里,转动轮盘,木斗就能把水提上来,比人工挑水快多了。我们还带了工具,能帮着挖沟引水。”

    凤染霜走到水车旁,轻轻转动轮盘,木斗果然随着轮盘转动,像是要把水“舀”上来似的。她转头对花汐说:“这水车太实用了!有了它,百姓浇水就不用那么累了。”

    花汐蹲下身,帮着村民清理泉眼边的杂草,指尖沾了泥也不在意:“以前在宫里,总觉得百姓种田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才知道,他们要靠天吃饭,一点水、一点肥都不能少。这水车要是好用,花家就多做些,送到各地的村子里去。”

    慕容冷看着花汐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要是花家愿意公开水车的图纸,工部可以组织工匠批量制作,赶在夏至前送到各州县,这样秋收就能多些保障。”

    花汐立刻让工匠拿出图纸,递到慕容冷手里:“陛下放心,图纸现在就可以给您。能让百姓少受点累,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彻底忙开了。白天,百姓们忙着割麦、打麦,龙骨水车在泉眼边转个不停,清澈的泉水顺着新挖的沟渠流进麦田,干渴的麦秆渐渐恢复了生机;晚上,打麦场的火把亮到半夜,大家围着麦堆扬场,金黄的麦粒落在布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

    风澈每天都泡在田里,早上跟着张老伯割麦,中午帮着运麦捆,下午则和小伙伴们一起清理沟渠。他的手上磨出了水泡,慕容冷想让他休息,他却摇着头说:“爹爹,百姓们都在忙,我也能帮忙!这点水泡不算什么!”凤染霜心疼他,便在晚上给他用温水泡手,敷上共植维度的“愈伤草”,第二天水泡就消了不少。

    守苗老爷爷从共植维度来了,肩上扛着个布包,里面装着“耐旱粟种”——这种粟米比普通粟米耐旱,成熟期还短,正好适合麦收后播种。他走到打麦场,打开布包,粟种泛着淡淡的绿,像撒了把碎玉:“这粟种撒下去,就算一个月不下雨,也能长得好。我还带了‘肥土粉’,撒在田里能让土壤更肥沃,粟米结的穗子更沉。”

    百姓们围过来,看着耐旱粟种,眼里满是惊喜。李婶攥着一把粟种,激动地说:“去年种的粟米因为缺水,收得少,今年有了这耐旱的,再也不用怕天旱了!”

    守苗老爷爷笑着说:“等会儿我教你们怎么拌种,把肥土粉和粟种拌在一起,播种的时候一起撒下去,效果更好。”风澈凑过去,认真地听着,还拿出小本子记下来,准备以后教其他村里的人。

    花汐也没闲着,她跟着工匠们改进龙骨水车,把木斗换成了竹斗,更轻便,装的水也更多。她还在水车旁装了个小轮子,牲畜拉着就能转动,不用人费力推。改进后的水车试转时,水流“哗哗”地流进田里,百姓们都欢呼起来,花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一天中午,天气突然变热,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天上,有几个村民在割麦时中暑了。凤染霜立刻让春桃去村里煮麦茶,又把共植维度的“清凉草”摘下来,揉碎了敷在中暑村民的额头上。她还教大家做“麦秸扇”,用麦秸编成长条,再折成扇子,扇起来有淡淡的麦香,还能驱暑。

    风澈学着编麦秸扇,一开始编得歪歪扭扭,源溪就手把手教他,两人一起编了好多把,分给田里的百姓。火小炎则用火焰能量把井水降温,装在陶罐里给大家喝,井水凉丝丝的,喝下去立刻就不觉得热了。

   &nbs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