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关灯
护眼
300大乾桑夏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300大乾桑夏记(第12页)

长乐宫的晨雾还没散,廊下灯笼的竹架上就凝了层薄薄的水汽,风里飘来的不再是早春的凉意,而是桑芽的清苦与新麦的甜香。

凤染霜推开窗时,正看见春桃端着个白瓷盘从厨房出来,盘子里摆着几样刚做好的吃食——青麦面蒸的花卷泛着淡绿,桑芽拌的凉菜撒了芝麻,还有碗桑椹熬的甜汤,紫莹莹的汤汁里浮着几颗蜜枣,看着就让人心里清爽。

“娘娘,御膳房今早用新收的头茬麦磨了粉,还去宫后的桑园摘了些嫩桑芽,”

春桃把瓷盘放在窗边的小几上,笑着补充,“小殿下和源溪姑娘天不亮就去桑园了,说要摘些桑芽给您做汤,这会儿估计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风澈的笑声,还夹着源溪的轻声提醒:“慢些跑,桑芽篮子别晃倒了!”

两人推门进来时,风澈怀里抱着个竹篮,里面装着鲜嫩的桑芽,叶片上还沾着晨露,源溪手里则提着个小竹筐,里面是刚摘的桑椹,紫的、红的混在一起,像撒了把碎宝石。

“娘!”

风澈把竹篮举到凤染霜面前,小脸上沾了点桑汁,“您看我们摘的桑芽,可嫩了!

源溪说,用它煮汤能解乏,村里的百姓采桑的时候喝,肯定不觉得累。”

源溪站在一旁,掏出手帕帮风澈擦了擦脸,补充道:“染霜姨,守苗爷爷昨天来说,李村的桑苗都活了,现在正是采桑的好时候,村里的妇女们忙不过来,想请我们去帮忙。

我还把上次画的‘养蚕图’带来了,上面记了怎么选桑芽、怎么喂蚕,或许能帮上忙。”

凤染霜拿起一颗桑椹,放进嘴里——甜里带着微酸,汁水在舌尖散开,清爽得很。

“正好,”

她指了指桌上的青麦花卷,“御膳房备了些新麦做的吃食,装在食盒里,带去给村里的老人们尝尝。

慕容说,工部新做了‘采桑钩’和‘养蚕篾匾’,今天让林峥一起送过去,采桑的时候能省些力气,养蚕也干净。”

正说着,慕容冷从外面进来,身上还带着点晨雾的湿气,手里拿着卷工部递来的“桑蚕推广册”

,上面画着改良的养蚕工具:有带纱网的篾匾,能防蚊虫;有分层的蚕架,占地方小还通风;还有个“桑芽剪”

,剪桑芽的时候不会伤着枝条。

“守苗爷爷已经在宫门外等着了,”

他把册子放在桌上,顺手摸了摸风澈的头,“说要带我们去看李村的桑园,还带了共植维度的‘桑肥’,撒在桑树下,叶子能长得更肥嫩。”

风澈眼睛一亮,拉着源溪就往门外跑:“我们快去找守苗爷爷!

我要学怎么采桑,还要看小蚕宝宝!”

源溪赶紧跟上,把竹筐里的桑椹倒进瓷盘里,小声说:“留些给染霜姨和陛下,我们带些去给村里的小石头吃。”

一行人坐上马车时,晨雾已经散了大半,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融融的。

车窗外,农户家的田埂边都种上了新桑苗,嫩绿的叶片在风里晃,有的人家门口还挂着春耕时的旧灯笼,只是灯面换了新的——绣着小小的桑蚕图案,是花汐上次教村里绣娘们绣的,绿线缠着银线,看着格外鲜活。

路过城南绣坊时,花汐正带着几个绣娘站在门口,旁边停着辆马车,车上装着不少绣好的纱网——都是用细棉线织的,上面绣了桑蚕和桑叶的图案,既透气又好看。

“染霜姐!

等等我!”

花汐看见马车,拎着个布包就跑过来,手里还拿着块刚绣好的蚕匾布,“我昨晚赶绣了些蚕匾的衬布,铺在篾匾里,蚕宝宝趴在上面舒服。

这布包里还有些桑色的绣线,村里的绣娘们要是想绣桑蚕主题的帕子,正好能用。”

马车里顿时热闹起来,风澈凑过来看花汐手里的衬布,指着上面的桑蚕图案说:“花汐姨,这蚕宝宝的脚是用银线绣的吗?真亮!

我也要学绣蚕宝宝,绣在我的帕子上,送给小石头!”

花汐笑着点头,从布包里拿出一小卷绿线,递给风澈:“等我们到了村里,姨教你绣,只要几针就能绣出小蚕的样子,简单得很。”

源溪则坐在一旁,慢慢翻看手里的“养蚕图”

,册子里画着选桑芽的方法——要选刚长出来的三指宽的嫩叶,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还有喂蚕的时间——早上辰时一次,下午未时一次,晚上酉时一次,每次都要把旧桑叶清理干净。

“染霜姨,你看这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