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着一幅图,上面画着蚕宝宝蜕皮的样子,“守苗爷爷说,蚕宝宝要蜕四次皮才会吐丝,每次蜕皮的时候都不能碰,不然会受伤。”
凤染霜凑过去看,眼里满是温柔:“等会儿到了桑园,让守苗爷爷给你找几只刚蜕皮的小蚕,你可以放在小盒子里观察,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以后编成‘养蚕手册’,给各地的百姓。”
马车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到了李村。
村口的老槐树下,李婶已经带着几个妇女在等了,手里都拎着竹篮,里面装着采桑的工具——有的是旧的竹钩,有的是粗布巾,还有的是自家编的小竹筐。
“皇后娘娘,陛下,你们可来了!”
李婶笑着迎上来,接过春桃手里的食盒,“村里的桑园都打理好了,张老伯一早就去桑园了,说要给新桑苗浇些桑肥,还让我们在这儿等着,说你们来了就赶紧叫他。”
风澈刚跳下车,就拉着源溪往桑园跑:“我们去找张老伯!
我要去采桑,还要看小蚕!”
源溪赶紧跟上,手里还护着“养蚕图”
,生怕跑太快掉了。
凤染霜和慕容冷跟着李婶往桑园走,刚到园门口,就听见张老伯的笑声——他正蹲在桑树下,手里拿着个陶罐,往土里撒着什么,守苗爷爷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把小铲子,帮他把桑肥埋进土里。
“陛下!
皇后娘娘!”
张老伯看见他们,立刻站起身,手里还沾着泥土,“你们看这新桑苗,长得多好!
守苗爷爷给的桑肥真管用,才撒了三天,叶子就肥了一圈。
村里的妇女们都在里面采桑呢,就是采桑钩不够用,有的还用手掰,伤了不少枝条。”
慕容冷走过去,拿起地上的旧采桑钩看了看——木柄已经磨得光滑,铁钩也有些钝了。
“工部新做的采桑钩应该快到了,”
他指着桑园深处,“林峥带着玄甲卫送过来,钩头是钝的,不会伤枝条,木柄还裹了布,握着手不疼。
还有养蚕篾匾,分层的,能叠着放,省地方。”
守苗爷爷这时从布袋子里掏出个小竹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只白白的小蚕,正趴在桑叶上慢慢爬。
“这是共植维度的‘软丝蚕’,”
他把竹盒递给风澈,“吐出来的丝又软又亮,还能染成各种颜色。
你们看,它们刚蜕了第一次皮,正能吃,一天要喂三次桑叶,每次都要新鲜的。”
风澈小心翼翼地接过竹盒,眼睛都看直了,小声说:“它们好小啊,像小棉花团!
源溪,你快来看,小蚕宝宝在动呢!”
源溪凑过来,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拿起笔就画——先画竹盒的样子,再画小蚕的形态,连桑叶的纹路都画得清清楚楚。
村里的妇女们听说来了新工具和软丝蚕,都围了过来。
李大嫂手里还拿着个旧竹筐,里面装着刚采的桑芽,她笑着说:“皇后娘娘,我们以前采桑,都用手够,高些的枝条就用竹竿打,桑叶掉下来都碎了,蚕宝宝不爱吃。
要是有新采桑钩,就能采到高处的好桑叶了。”
凤染霜笑着点头,让林峥把新采桑钩分给大家。
玄甲卫们从马车上搬下来十几个竹筐,里面装着采桑钩、养蚕篾匾和纱网。
“大家试试这采桑钩,”
慕容冷拿起一个,演示给大家看,“钩头对着枝条,轻轻一转,桑叶就下来了,不会伤着枝条,下次还能长新叶。”
妇女们跟着学,很快就上手了。
张大娘用新钩采了片大桑叶,笑着说:“这钩真好用!
比用手快多了,还省力!
你看这桑叶,多完整,蚕宝宝肯定爱吃!”
守苗爷爷则在一旁教大家怎么喂软丝蚕:“这蚕爱吃嫩桑叶,每次喂之前,要把桑叶上的水擦干净,不然蚕宝宝会拉肚子。
篾匾里要铺层纱网,蚕沙落在下面,好清理。”
风澈看得入了迷,拉着李大嫂的衣角问:“李大嫂,我能帮你采桑吗?我会用新钩,不会伤枝条!”
李大嫂笑着点头,递给风澈一个小采桑钩:“小殿下真乖,那你就采矮些的枝条,小心别摔着。”
风澈接过钩,立刻蹲在桑树下,认真地采起桑叶来,源溪则在一旁帮他把采好的桑叶放进竹筐里,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花汐这时也没闲着,她把带来的蚕匾衬布分给大家,还教绣娘们怎么在布上绣桑蚕图案。
“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