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关灯
护眼
304桑韵满庭:新程启,福绵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初春的风刚掠过长乐宫的琉璃瓦,桑园里的“抗旱桑苗”就抽出了嫩红的芽尖——那是共植维度新送来的品种,芽瓣边缘泛着淡淡的胭脂色,像被晨露染透的胭脂膏子。凤染霜踏着薄霜走进桑园时,守苗爷爷正蹲在田埂上,用小铲子给桑苗根部培土,银白的胡须上沾着细碎的泥点。

    “守苗爷爷,这新桑苗长得可真快,才半个月就冒芽了。”凤染霜弯腰细看,指尖轻轻碰了碰嫩红的桑芽,指尖沾了层细细的绒毛。

    守苗爷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这‘胭脂桑’可是共植维度的宝贝,抗旱耐涝,桑叶长得比普通桑苗快三成,还自带淡淡的香气,蚕宝宝最爱吃。我昨儿试了试,用温水泡了桑芽喂刚破壳的金珠蚕,小家伙们吃得可欢了!”

    话音刚落,风澈的声音就从桑园入口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雀跃:“娘!守苗爷爷!我把源溪画的‘桑苗培育图’带来了!”他手里举着一卷素纸,跑起来像阵小旋风,衣角扫过田埂上的枯草,带起几片碎叶。源溪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木盒,步伐沉稳,盒盖上贴着张小小的桑蚕贴纸。

    “慢着点,别摔着!”凤染霜笑着叮嘱,看着风澈一头扎到田埂边,差点踩翻守苗爷爷的工具箱。源溪连忙扶住他,无奈地摇头:“说了让你慢些,这图纸要是弄脏了,岭南的百姓可就看不清了。”

    风澈吐了吐舌头,把图纸摊在田埂上——纸上用青、红两色笔标注着桑苗的种植间距、浇水时间,还有源溪画的小插图:桑苗旁站着个举着水壶的小人,旁边写着“每日辰时浇水,每次半桶”。“你看,源溪画得多清楚!”风澈指着插图,“岭南的使者叔叔说,他们那儿春天总干旱,有了这图纸,就能种活胭脂桑了!”

    正说着,慕容冷带着几个身着短褐的男子走进桑园,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中年人,腰间别着把弯刀,正是岭南使者韦昌。“皇后娘娘,陛下!”韦昌大步上前,拱手行礼时,腰间的弯刀叮当作响,“我们岭南的百姓都盼着胭脂桑苗呢,这几日已经把桑园整好了,就等您这边的苗和技术了!”

    慕容冷笑着点头:“韦使者放心,守苗爷爷已经准备好五千株胭脂桑苗,陈老伯也会带着改良的灌溉工具跟你们去岭南。这胭脂桑耐旱,正好适合岭南的气候,种活了就能养金珠蚕,织出的桑金锦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韦昌眼睛一亮,搓着手笑道:“那就太好了!我们岭南的姑娘们绣技可不差,就是缺好丝线,等养出金珠蚕,定能绣出比京城更精美的绣品!”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忙得热火朝天。守苗爷爷带着匠人给桑苗打包,根部裹着湿润的麻布,防止运输途中缺水;陈老伯则指导工匠们组装“脚踏灌溉机”——这是他和工部一起改良的,踩一下就能把井水抽到桑园里,比人工浇水省力多了。风澈跟着工匠们打下手,学着给灌溉机上油,弄得满手油污,源溪则在一旁帮着整理种植手册,把岭南的气候特点补充进去,标注出“避开正午浇水”“雨季及时排涝”等注意事项。

    花汐也没闲着,她赶绣了一幅“桑蚕种植图”,用胭脂桑的红丝绣桑苗,金蚕丝绣太阳,绿丝绣溪水,栩栩如生,打算送给岭南的百姓挂在蚕房里。“染霜姐,你看这图,”花汐把绣品摊在石桌上,“岭南的姑娘们要是看不懂文字,看图画也能明白怎么种桑养蚕。”

    凤染霜看着绣品,笑着点头:“想得真周到。再绣几幅简单的喂蚕、缫丝图,一起带去岭南,让她们能一步步照着学。”

    离别的那天,长乐宫门口停满了马车,车上装满了桑苗、灌溉机和养蚕工具。韦昌带着随从,给慕容冷和凤染霜行了个大礼:“陛下,皇后娘娘,大乾的恩情,岭南百姓永世不忘!等桑苗种活、蚕宝宝吐丝,我定带着最好的桑金锦来谢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