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韦小雅教他们辨认茶香桑,风澈则教她用桑枝做哨子,源溪把自己整理的养殖手册送给她,三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花汐则和岭南的绣娘们交流绣花技巧,她教她们用混丝绣法绣制带有岭南特色的图案,如木棉花、孔雀等;岭南的绣娘们则教她用茶香蚕丝绣制香囊,绣好的香囊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格外别致。
考察结束的那天,岭南举行了盛大的桑蚕丰收宴,桌上摆满了用岭南特色食材和桑蚕制品做的美食:茶香蚕丝糕、桑叶蒸排骨、桑果炖盅、蚕蛹炒腰果,还有用葡萄酿的酒,香气扑鼻。
韦昌端着酒杯,站起身对慕容冷和凤染霜说:“陛下,皇后娘娘,感谢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岭南的桑蚕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们的鼎力支持!这杯酒,我敬你们!”
慕容冷和凤染霜举起酒杯,和众人一饮而尽。慕容冷笑着说:“韦昌,你做得很好,岭南的桑蚕产业已经成了各地的榜样。以后我们要加强交流,把岭南的好品种、好技术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离开岭南的那天,韦昌送给慕容冷和凤染霜一批岭南彩蚕的蚕种、茶香桑的种子,还有一批用茶香蚕丝织成的锦缎和绣品。百姓们也纷纷拿出自家做的桑果糕、桑叶酥,塞进他们的马车里,依依不舍地送别。
“陛下,皇后娘娘,一定要再来啊!”韦小雅拉着风澈和源溪的手,含着泪说。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再来的!”风澈和源溪异口同声地说。
返回京城的路上,马车里堆满了岭南的特产和桑蚕相关的物资。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拿着个茶香蚕丝做的香囊,闻着淡淡的茶香,笑着说:“娘,这次岭南之行真开心,我不仅看到了岭南彩蚕,还认识了小雅,学会了辨认茶香桑。”
源溪也笑着说:“我记录了很多岭南桑蚕养殖的技术和经验,回去后可以整理成一本‘岭南桑蚕养殖指南’,推广到各地。”
慕容冷握着凤染霜的手,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岭南风光,轻声说:“这次岭南之行收获满满,不仅引进了新的蚕种和桑苗,还加强了和岭南的联系,以后我们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更加兴旺。”
凤染霜笑着点头:“是啊,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改进养殖和纺织方法,大乾的桑蚕产业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兴旺的产业,百姓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回到京城时,长乐宫的葡萄已经发芽了,嫩绿色的芽尖顶着晨露,像一个个小小的惊叹号。守苗爷爷立刻带着匠人,把从岭南带回的茶香桑种子播种在桑园里,陈老伯则带着匠人,开始改良织布机,准备用岭南彩蚕的蚕丝织出更精美的布料。
花汐的绣坊里,绣娘们正忙着用茶香蚕丝绣制新的绣品,香囊、手帕、挂屏,每一件都散发着淡淡的茶香,深受百姓喜爱。风澈和源溪则一起整理岭南之行的资料,把岭南彩蚕的养殖技术、茶香桑的种植方法,还有沿途的考察笔记,一一汇总成册,打算交给工部,推广到全国。
盛夏的阳光热烈而灿烂,长乐宫的桑园里,胭脂桑、墨叶桑、茶香桑长得郁郁葱葱,枝头的桑果熟透了,紫黑、红、绿三色交织,像缀了满树的宝石。蚕房里,金珠蚕、彩纹蚕、岭南彩蚕都开始吐丝结茧,金色、彩色、绿色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宝山,格外好看。
桑蚕博物馆也建成了,里面陈列着各种桑蚕品种、养殖工具、缫丝织布设备,还有花汐绣的“桑蚕万国图”和各地送来的桑蚕制品。每天都有很多百姓和外国使者前来参观,对大乾的桑蚕产业赞不绝口。
这日,西洋的使者带着王室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