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上下都投入到播种葡萄和培育新蚕种的忙碌中。风澈和源溪跟着守苗爷爷翻地、播种、浇水,风澈的小手被泥土弄脏了,却依旧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去查看葡萄籽的情况,盼着它们早日发芽;源溪则更加细心,每天记录土壤的湿度、阳光的照射时间,还根据共植维度的资料,调配了适合葡萄生长的肥料。
陈老伯带着匠人,忙着改良缫丝车和织布机,新改良的织布机不仅能织出更精美的花纹,还能将蚕丝和棉线混合编织,织出的布料既有蚕丝的光滑,又有棉线的厚实,深受百姓喜爱;花汐则带着绣娘们,用新缫出的彩纹丝和金蚕丝,绣制了一幅巨大的“桑蚕万国图”,上面绣着大乾、西域、西洋、南洋的桑园风光,还有各国商人交易桑蚕制品的场景,栩栩如生,打算挂在新建成的桑蚕博物馆里。
出发去岭南的前一天,宫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回纥的乌力罕使者,他带来了回纥桑蚕产业丰收的好消息,还带来了一匹用彩纹丝织成的草原风光锦缎,上面绣着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陛下,皇后娘娘,”乌力罕笑着说,“这是我们用您教的技术织成的锦缎,在西域卖了个好价钱,这次来,是想和大乾签订长期的贸易协定,还希望能引进岭南彩蚕的蚕种。”
慕容冷和凤染霜欣然应允,当即和乌力罕签订了协定。凤染霜笑着说:“等我们从岭南回来,就把岭南彩蚕的蚕种和养殖技术送给你们,让回纥的桑蚕产业更上一层楼。”
乌力罕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多谢陛下和皇后娘娘!回纥百姓一定会永远感激大乾的恩情!”
第二天一早,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还有守苗爷爷、陈老伯、花汐等人,坐上马车,前往岭南。马车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沿途的桑园一望无际,百姓们正在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风澈扒着车窗,兴奋地指着窗外的桑园:“娘!你看!这里的桑园比宫里的还大!”
源溪也凑过来,拿出笔记本,认真地画着沿途的桑园风光:“染霜姨,你看这里的桑苗品种和宫里的不一样,叶片更窄更长,应该是岭南特有的品种。”
凤染霜笑着点头:“岭南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桑苗生长,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考察,把好的品种和技术带回去。”
经过五日的行程,马车终于抵达岭南。韦昌带着百姓们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慕容冷和凤染霜的马车,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陛下!皇后娘娘!你们可来了!岭南的百姓们都盼着你们呢!”
众人跟着韦昌走进村庄,只见村里的桑园郁郁葱葱,蚕房里摆满了篾匾,里面的岭南彩蚕正欢快地啃食桑叶,吐出的丝带着淡淡的绿色,像掺了抹茶粉一样,散发着清新的茶香。“皇后娘娘,您看!这就是岭南彩蚕!”韦昌指着篾匾里的蚕宝宝,兴奋地说,“它们吃的桑叶是我们岭南特有的‘茶香桑’,所以吐出来的丝带着茶香,织出来的布不仅好看,还能提神醒脑。”
凤染霜俯身细看,只见岭南彩蚕通体翠绿,比普通蚕宝宝略小,爬得更快,啃食桑叶的“沙沙”声也更清脆。“真神奇!”她赞叹道,“用这种丝织成的布,肯定很受欢迎。”
守苗爷爷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着蚕宝宝和桑叶:“这茶香桑和岭南彩蚕搭配得真好,我们可以把茶香桑的种子带回京城,和墨叶桑、胭脂桑一起种植,让蚕宝宝有更多种类的桑叶可吃。”
陈老伯则拿着织布机的图纸,和岭南的匠人一起讨论:“这种带茶香的蚕丝,可以和金蚕丝、彩纹丝混合编织,织出来的布会更有特色,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接下来的几日,慕容冷和凤染霜一行人在岭南考察桑蚕产业,指导百姓们改良养殖技术和缫丝织布工具。风澈和源溪跟着韦昌的女儿韦小雅,一起在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