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关灯
护眼
四百八十四章 南诏入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话问得平淡,却如同惊雷般在宴席上炸响。

乐舞戛然而止,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王枭早有准备,脸上立刻换上了一副愁苦无奈的表情,起身躬身道:“回大王!

非是臣等不愿遵令进军啊!

实在是……实在是力有未逮!

南诏蛮子势大,连战连捷,兵锋正盛。

我陵、荣二州之兵,多为新募,装备训练皆不足,仓促开赴前线,恐非但无益,反而会动摇军心,被敌所乘啊!”

他顿了顿,偷眼观察了一下李倚的脸色,见其依旧面无表情,便继续诉苦:“且粮草筹措亦需时日,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此乃古之明训。

臣等连日来呕心沥血,多方筹措,方得今日之数,正准备待大王大军到来,一并交付,以供军需。

臣等之心,天地可鉴,皆是为大局着想,望大王明察!”

他这番话,将自己按兵不动的行为粉饰成了“顾全大局”

、“稳妥持重”

,将拖延的责任推给了“兵弱”

、“粮缺”

一旁的李继昌听着王枭侃侃而谈,额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不敢看李倚,只觉得那道平静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心肺。

他深知王枭的真实想法,也明白自己当时的犹豫和默许等同于同谋。

此刻听着王枭的狡辩,再回想李倚入城时那深不见底的眼神,他只觉得如坐针毡,手中的酒杯都快握不稳了。

李倚将李继昌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但并未立刻作,反而拿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语气玩味:“哦?如此说来,倒是本王错怪二位了?二位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王枭没听出李倚话里的寒意,还以为自己的说辞起了作用,连忙道:“臣等不敢言功,只求无过,能为大王平定南诏略尽绵薄之力……”

“好了。”

李倚打断了他,放下酒杯,目光转向汗流浃背的李继昌,“李使君,你以为呢?王使君所言,可是实情?”

李继昌浑身一颤,差点从座位上滑下去。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在李倚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注视下,在王枭隐含警告的余光中,他最终只是艰难地咽了口唾沫,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王……王使君所言……句句属实……臣……臣亦附议……”

看到他这副懦弱摇摆、不敢承担的模样,李倚心中已然明了。

王枭是恶,必须铲除;而这个李继昌,胆小怕事,尚有可操控的余地。

宴席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李倚以旅途劳顿为由,先行离席休息。

是夜,李倚临时下榻的行辕内灯火通明。

他并未休息,而是召来了高仁厚。

“王枭此人,拥兵自重,阳奉阴违,坐视戎州沦陷,其心可诛!

若不除之,难整军心,更难号令陵、荣兵马!”

李倚声音冰冷,杀意已决。

高仁厚皱眉道:“大王,王枭在荣州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贸然动手,恐生兵变。”

李倚却道:“你所虑固然有理。

但正因如此,才需快刀斩乱麻!

王枭定然以为我等初来乍到,不敢轻易动他,防备必然松懈。

而观那李继昌,胆小如鼠,早已被我的威严所慑,正是突破口!

仁厚,你即刻调派可靠亲兵,暗中控制刺史府周边要道及军营出入口。

等会我去见见那位李使君。”

片刻之后,李继昌被悄悄“请”

到了李倚的行辕。

他脸色惨白,双腿软,几乎是被亲兵架进来的。

“李使君,不必惊慌。”

李倚屏退左右,只留曹大猛在侧,语气缓和了些,“白日宴席之上,本王观你神色有异,似乎……另有隐情?王枭所言,果真句句属实吗?”

李继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大王!

大王明鉴啊!

非是臣不愿进军,实是……实是王枭他极力阻拦!

他说……他说南诏势大,大王也未必能胜,让我们保存实力,以观后变,甚至……甚至暗示若事不可为,可……可另寻出路啊大王!”

在生死关头,李继昌再也顾不得许多,将王枭的墙头草心态和盘托出,只求活命。

“他当真如此说?”

李倚声音转冷。

“千真万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