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

关灯
护眼
第834章 哦豁生产线好像不能摆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推开实验室的门,唐连长就看见大老王正一手捂住江夏的嘴,另一只手忙着把从江夏手里抢来的几颗野枸杞往自己嘴里塞。

呵呵,你以为唐连长会上去就是一个脑瓜崩?

想多了!

唐连长对此颇为满意。

经过他的一番“调教”

,大老王在执行“试毒”

任务上,总算有了点自觉。

毕竟在唐连长看来,眼下除了那几位老同志,就数眼前这呆毛崽的安危最要紧,容不得半点闪失。

倒是江夏一脸的无语,喂,不用这么谨慎吧。

要是面前的小姑娘真的有什么二心,别人哪会用那么低级的手段。

直接来个食物相克,那不是更省事……

“小江,你这个图,画得差不多了?”

唐连长走到水泥台边,目光扫过铺满桌面,并且有着错综线条的图纸。

江夏摇摇头:“还早着呢,唐连长。

这顶多算个骨架,一个核心原理的框架。

真要实现我想象中那种全自动流水线的功能,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他拿起铅笔,在图纸的几个关键位置点了点,详细解释起来:

“你看这里,我们需要一套自动控制系统,就像大脑和神经,才能协调所有电机、阀门的启停和度,让它们按预定程序工作;

这里,需要高精度的计量泵和各类传感器,来实时监控和控制药液、辅料的精确配比与流量,这是保证每一批药效稳定的关键;

物料在各个工位之间的传递,不能总靠人搬肩扛,需要设计自动输送带或者真空上料系统;

还有,为了保证出来的颗粒均匀一致,最好能有在线监测装置,实时反馈数据,并能自动微调参数……

这些才是能让整条线‘自己动起来’的核心玩意儿。

要实现这些,恐怕还得请四九城玩自动化的原酒老师,还有搞微电子的兰英博士他们出手不可了!”

“唐连长。

你看出来了嘛!”

江夏越说越兴奋,头顶的呆毛都跟着晃。

“我想搞的,是全国第一条中药全自动制剂线!

虽然现在做不到真?全自动,但至少得实现‘半自动化’!

不用人扛、不用人搅、不用人盯着火候,机器自己能把药从提取到装袋全搞定!”

是的,呆毛崽回到了自己的专长领域,这回,他真的想憋个大的出来,自动化中药制剂生产线!

因为,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就得用目前的最高技术武装起来!

江夏这番雄心壮志,并非信口开河。

他仔细盘算过,实现这条生产线的基本技术要素,在他这只“蝴蝶”

的翅膀扇动下,竟已初步具备了萌芽的土壤。

先是核心的控制系统。

兰英博士团队在集成电路上取得的突破是关键。

他们目前已经稳定掌握了1o微米工艺,能够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专用芯片。

这意味着,为这条生产线打造一个简易的、基于plc雏形的指挥核心,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

虽然距离后世那种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系统还差得远,但已经足以替代庞大的继电器组,实现基本的逻辑控制和顺序操作。

其次是感知与执行部件。

在江夏提供的思路和部分设计图的“启”

下,综合机械厂里,马卫红和李铁军等技术骨干,已经通过初代光刻机的制作,在精密小型电机,齿轮传动、以及制作特定结构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是制造那些计量泵、控制阀和传动机构的基础。

而培树老师团队在半导体传感技术上的探索,也为研制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的传感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储备。

甚至于光研院这边,在实用激光的探索上,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光电传感器一类的东西,也在研制激光测距仪项目中有了极大的展。

而原酒老师等自动化专家,正在为更重要的项目攻关,但其中积累的伺服控制、流程逻辑等经验,完全可以向下兼容,支撑起这条制药生产线的“骨架”

和“神经网络”

可以说,一条现代化生产线的几大核心子系统:控制、驱动、传感、执行,在江夏拼命猛扇蝴蝶翅膀和众人不懈的努力下,已经看到了拼凑起来的希望。

他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珍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