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云岚宗南境山门如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
薄雾缭绕间,青石阶上露珠轻颤,映着天边渐次明亮的霞色。
风拂过松林,沙沙作响,仿佛整座山脉都在苏醒。
沈青芜踏出居所时,天刚破晓。
她没有乘云辇,也没有唤灵兽代步,只是穿上一双素布履,拄着一根普通的竹杖——那不是法器,只是山中老匠人用三年生紫竹削制而成,顶端缠了一圈银丝,防滑耐磨。
她说:“走路的人,不需要多快,只需要每一步都踩得稳。”
这是她封存灵木杖后的第七日。
自那日之后,云岚宗再无人称她“轮椅仙师”
。
弟子们依旧敬她如往昔,却多了几分不同的眼神——那是从仰望神像到注视行者的转变。
她沿着主道缓步而行,竹杖点地,节奏沉稳。
左腿承愿印微微热,像是体内有一条新生的溪流,在经脉中悄然奔涌。
每一次迈步,都不再是靠外力支撑的挪移,而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行走。
沿途弟子纷纷行礼。
“院长早。”
“沈师安。”
她一一颔回应,偶尔停下与人交谈几句。
有新入门的小弟子怯生生递上一株采自后山的灵药,说是昨夜梦中学着辨识药材,醒来便去寻了来。
沈青芜接过,细细查看叶片纹路,点头赞许:“这是‘夜光藤’,虽低阶,但性温补魂,适合初学者炼心静气。”
她将藤草还回,又教其如何以指尖感应药性波动。
小弟子惊喜离去,背影雀跃。
墨言站在远处观澜阁檐下,手中捧着一卷古籍,目光却落在她的身影上。
他低声自语:“七日步行三千六百步,未借一丝灵力浮空……你真的在用自己的脚,走完过去那些年轮椅碾过的路。”
而沈青芜的脚步并未停歇。
她穿过讲经台,绕过洗心池,最终步入东苑——这里是伤残弟子的修习区。
不同于其他院落的喧嚣热闹,这里格外安静。
许多学员因旧伤或先天不足无法凝结完整灵脉,修行之路艰难缓慢。
但他们的眼神,却最清澈。
沈青芜常来此地。
她在一处石凳前停下,见一名少年正盘膝打坐,双腿萎缩如枯枝,显然自幼残疾。
他额上沁汗,眉心紧锁,似在强行引导体内微弱的灵流。
“别强求。”
她轻声开口,“你的灵根属‘土藏脉’,宜守不宜攻。
与其冲关,不如养息。”
少年猛然睁眼,见到是她,慌忙欲起身行礼。
“坐着就好。”
她坐下,将竹杖倚在一旁,“我也是个不能完整行走的人,不必拘礼。”
少年怔住,声音微颤:“可……您现在能走了。”
“是啊。”
她笑了笑,“但我走得比谁都慢,也比谁都累。”
少年低头,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膝盖上的旧疤。
“院长……走路……累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轻,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
沈青芜沉默片刻,抬头望向远方起伏的山脊。
朝阳正好洒在峰顶,金光流淌如河。
“累。”
她答得坦然,“每一步都累。
肌肉会酸,骨头会疼,有时候半夜还会抽筋。
但你知道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吗?”
少年摇头。
“是踏实。”
她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左腿,“以前坐在轮椅上,风再大也不会倒,可总觉得漂着。
现在哪怕站不稳,摔了,爬起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身体在动,不是灵器替我走的。”
少年眼眶渐渐红了。
“那……我也能学会走路吗?”
“不一定非要用脚。”
她温和地说,“你可以用意志走,用信念走,甚至用别人看不见的方式走。
只要你不把自己困住,就没人能定义你走得多远。”
少年久久不语,最终深深俯:“谢谢院长。”
沈青芜扶着他肩膀,助他调整坐姿,又指点了几处调息要诀,才缓缓起身。
她继续前行,路过一片药圃。
几名女弟子正在采摘晨露浸润的“凝神花”
,见她到来,齐齐行礼。
“院长,我们按您说的方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