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芜志

关灯
护眼
第181章 本源之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马车碾过山道上的碎石,出沉闷的咯吱声。

云岚宗的山门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青灰色的石柱上爬满了新生的藤蔓,不再是昔日那般冷峻森严的轮廓,倒像是被时间温柔抚平了棱角。

沈青芜抱着昏迷的孩子坐在车厢内,指尖轻轻搭在他腕脉上,感知着那微弱却规律的灵流波动。

他依旧没有醒来,但体内蚀神晶的躁动已趋于平静,仿佛沉入了一场漫长的自我封印。

林梦冉掀开车帘,望着远处山腰间新筑的阶梯,轻声道:“变了。”

“不只是模样。”

沈青芜低语,“是根基在变。”

她们离开时的云岚宗,尚存旧日威仪——等级森严,灵根定命,外门弟子若无上品资质,终其一生也只能扫叶煮茶。

而如今,甫一踏入山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队轮椅修士,正结阵演练一种以地脉共振为引的合击术。

他们的灵力并不雄浑,却异常凝实,每一次出手都与脚下大地产生微妙共鸣。

“这是‘承重诀’。”

一名年轻执事迎上来,恭敬行礼,“专为行动不便或经络受损的弟子所创。

不求破空裂云,只求与天地同息。”

沈青芜微微颔,目光扫过那些脸上带着伤痕、肢体残缺却眼神坚定的修行者,心中涌起一阵久违的暖意。

她曾以为,真正的变革始于典籍更替、制度废立;可此刻她才明白,变革早已悄然渗入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呼吸。

“阿尘呢?”

她问。

“师父已在本源堂等您。”

执事答道,“他说……您带回来的那个孩子,他早就梦见了。”

沈青芜心头一震。

本源堂位于宗门东侧,原是废弃的藏药阁,如今却被扩建得恢弘肃穆。

整座建筑由九根巨木支撑,木心皆取自西陆古林中自然枯死的老树,未经雕琢,仅以符文温养,使其自行生长成梁柱形态。

屋顶覆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灵膜,能随天光变幻颜色,白昼如碧水澄澈,夜晚则泛出幽蓝微光,宛如星河倾泻。

堂前广场上,数十名弟子盘膝而坐,闭目聆听一位盲眼老者弹奏古琴。

琴音不成曲调,却奇异地与地脉律动相合,引得周遭草木轻轻摇曳,连空气都仿佛有了重量。

“这是‘残响修心法’。”

阿尘从堂内走出,一身素袍洗得白,袖口还沾着些许药渍。

他比三年前更瘦了些,眉宇间的锋芒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慈悲的沉静。

“听不见完整音律的人,反而更能捕捉断裂后的余韵。”

他看着沈青芜怀中的孩子,声音极轻,“就像看不见光的人,才能看见影子的本质。”

沈青芜将孩子交给随行医修,低声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改这些的?”

“从你走后第七天。”

阿尘转身引路,“那天有个双腿瘫痪的少年,在测灵台上被判定‘无用’,当场咬舌自尽。

血溅在碑文上,正好是初代祖师写的那句——‘灵非量度,心即根源’。”

他顿了顿,推开门扉。

堂内中央,并非传统讲经台,而是一圈环形水池,池底铺满黑白两色卵石,象征完整与残缺的共存。

池中央立着一块无字石碑,表面光滑如镜,映照出每一个进入者的面容。

“我们废除了灵根评级。”

阿尘说,“不再问‘你能走多远’,而是问‘你想成为什么’。”

沈青芜怔然。

她记得自己年少时,曾在测灵碑前跪了一夜,只为让那冰冷的玉石再多显示一丝绿光。

她也曾亲眼见同门因被判“下品杂灵”

而遭驱逐,最终堕入邪道。

那时的云岚宗,像一把尺,丈量所有人的价值。

而现在,这把尺被折断了。

“可修行之路岂能没有标准?”

林梦冉忍不住开口,“若人人皆可自称悟道,岂不乱了秩序?”

阿尘笑了:“所以我们设立了‘本源试炼’——不是测灵力强弱,而是测共鸣深度。

你能听见风穿过叶隙的声音吗?你能感受到脚下泥土的心跳吗?你能在一个濒死之人的眼中,看到他未曾说出的愿望吗?”

他指向水池旁的一面墙,墙上挂满手绘图卷:有聋人弟子通过震动感知敌袭,有断臂者以意念操控双剑合击,更有天生无法聚灵的少女,竟能安抚暴走的灵兽——因为她懂得它们的痛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