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子夜异闻

关灯
护眼
第44章 一碗薄粥的阴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秀才抱着破旧的藤编书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村的泥泞小路上。

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单薄的棉袍早已被雨雪浸透,沉甸甸地贴在身上,带走最后一丝热气。

他刚在邻县考完府试,名落孙山不说,盘缠也花得一干二净,只能徒步走回百里外的李家洼。

腹中饥火中烧,眼前阵阵黑,只盼着能快点到家,喝上一口热乎的。

天色彻底暗沉下来,墨蓝色的天幕压得极低,几点疏星冷得抖。

前方隐约出现一个破败的土地庙轮廓,在呼啸的寒风里像个瑟缩的老人。

李秀才心中一喜,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过夜了。

推开吱呀作响、随时要散架的庙门,一股浓重的霉味和尘土气扑面而来。

庙内狭小破败,神像泥胎剥落大半,供桌歪斜,香炉里积着厚厚的灰。

角落里堆着些烂稻草,倒是个避风的所在。

李秀才放下书箱,搓着冻僵的手,刚想坐下歇口气,目光却被供桌下一个蜷缩的黑影吸引了。

那似乎是个…人?

他壮着胆子,借着破窗透进来的微光凑近一看,心猛地一沉。

那是个极其枯瘦的老乞丐,穿着一身辨不出颜色的破烂单衣,蜷缩在冰冷的地上,像一截被丢弃的朽木。

老人脸上布满污垢,颧骨高耸,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紫,气息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

“老人家?老人家?”

李秀才蹲下身,轻轻推了推他。

触手冰凉僵硬,他心一慌,急忙探向老人鼻息。

还好,虽然微弱如游丝,但还有一口气在。

这冰天雪地,一个又冷又饿的老人,躺在这破庙里,若无人相助,只怕熬不过今晚。

李秀才看着老人干裂的嘴唇,想起自己怀中仅剩的一个硬邦邦、冻得像石头似的杂面窝头。

这是他最后的干粮,原本打算明天路上对付一口的。

腹中的饥饿感更加强烈地翻涌上来。

他捏着那冰冷的窝头,内心天人交战:给?自己明天怎么办?不给?眼睁睁看着一条性命在眼前消逝?他李慕白读圣贤书,讲的是“仁者爱人”

,怎能见死不救?可他自己也快饿晕了…

最终,那点读书人的良知压倒了本能的自私。

他叹了口气,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将窝头掰成两半,将稍大的一块小心地塞进老人枯瘦的手中。

“老人家,醒醒,吃点东西。”

他轻声呼唤。

老人毫无反应,手无力地垂着,窝头掉在地上。

李秀才急了。

这样不行!

他环顾破庙,目光落在角落一个缺了口的破瓦罐上。

庙外积雪很厚,他忍着刺骨的寒冷,捧了几捧干净的雪回来,又费力地从破败的门板上掰下几根朽木,用火折子点燃——这是他最后一点引火之物了。

小小的火苗艰难地跳跃着,舔舐着瓦罐底部。

雪水慢慢融化,出细微的咕嘟声。

李秀才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小半块窝头掰碎,撒进水里。

他把自己仅剩的一小撮盐(他一直舍不得吃,留着实在撑不住时舔一舔)也全放了进去。

很快,一股极其寡淡、却带着粮食香气的稀薄米粥味儿弥漫开来。

粥熬好了,其实只能算是一碗浑浊的、漂浮着几粒窝头碎屑的热汤。

李秀才用破陶碗盛了,吹了又吹,待温热了,才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冰凉沉重的头,一点点地将粥水喂进去。

老人喉头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两下…几口温热的粥水下肚,他灰败的脸上似乎有了一丁点难以察觉的火气,紧闭的眼皮也微微颤动了一下。

李秀才心中一喜,耐心地将碗里最后一点糊糊都喂完。

看着老人似乎安稳了些,他才疲惫地靠在冰冷的墙边,捧起瓦罐,将罐壁上仅存的一点糊糊刮下来,混着温热的罐底水,囫囵喝了下去。

这点东西下肚,腹中的饥饿感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为勾起了馋虫,更觉难受。

但他看着老人微微起伏的胸膛,心里却踏实了些。

极度疲惫和寒冷袭来,他裹紧湿冷的棉袍,蜷缩在另一堆稻草上,很快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李秀才感觉庙里似乎亮堂了一些。

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瞬间清醒!

破庙中央,不知何时燃起了一小堆温暖的篝火!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