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王熙凤心领神会,知道老太太指的是信中那语焉不详的“北静王”之事,忙应道:“是,孙媳明白,回头就让人快马给二爷回信。”
从荣禧堂出来,薛姨妈一路哭着回了梨香院,坐在炕上只是唉声叹气。
宝钗默默递上温热的帕子,又斟了杯安神茶。
“我的儿,”薛姨妈拉着宝钗的手,眼泪又涌了出来,“这下可怎么好?赔出去那么多银子,你哥哥又在牢里受苦……咱们家的生意,如今也是大不如前,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宝钗任由母亲拉着,沉默了片刻,轻轻抽回手,替母亲理了理散乱的鬓发,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
“妈,事已至此,哭也无用,多想更是无益。哥哥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如今当务之急,是两件事。”
薛姨妈止住哭声,茫然地看着女儿。
“第一,筹措赔银。家中现银若不够,便想想哪些铺面、田庄可以暂时抵押或变卖,务必尽快凑齐,不能让官府和苦主家觉得我们拖延,再生枝节。”
“第二,”宝钗目光清明,继续道,“稳住家中剩下的生意。哥哥是指望不上了,咱们娘儿俩更不能自乱阵脚。”
“女儿明日便去各处铺子看看账目,与老成的掌柜们商议商议,看看如何缩减开支,稳住局面。只要根基还在,总有缓过来的一天。”
薛姨妈看着女儿那瘦弱肩膀却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的模样,又是心酸又是欣慰,哽咽道:“我的儿,难为你了……只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抛头露面……”
“顾不得那么多了。”宝钗淡淡打断母亲的话,眼神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总不能坐等着这个家,真的散了吧。”
夜深人静,荣禧堂内只余一盏孤灯。
林晞独自坐在窗下,再次展开贾琏的来信,目光久久停留在“北静王”三个字上,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个名字上轻轻敲击着,眉头微蹙。
错了……难道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骤然啮噬着她重活一世以来所有的笃定与从容。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执棋之人,凭借着前世的记忆,抢先一步向那看似最稳固的靠山——北静王府示好,为贾府寻一条通天退路。
北静王水溶,那位年轻俊美、谦和温良的贤王,是她记忆中照亮贾府的最明亮、最可信的光。
可如今,这束光在她心中,却陡然蒙上了一层诡谲的阴影。
鸳鸯悄步进来,替她换了杯热茶,见她如此神情,忍不住低声问道:“老太太,可是金陵那边……情况有变?”
贾母缓缓抬起头,将信纸折好,放入一个上了锁的小匣中。
“树欲静而风不止。”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警惕,“告诉林之孝,咱们在京中的各项产业,无论大小,从明日起,再仔细梳理一遍。”
“账目要清晰,往来要干净,尤其是与各王府、各部院官员有牵扯的,更要厘清。务必……要干干净净,不能让人抓住一丝错处。”
鸳鸯心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