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被灵光一扫,锈没了,又变得锋利起来。
李叔看着恢复原样的毛笔,眼里有了光,指着窖角说:“得把锈矿封上!用护笔珠和灵光一起,才能除根!”众人立马分工:老锅用灵光挡住剩下的锈粉,小芽和锈儿把护笔珠放到锈矿洞口,撒上灵泉水做防护;金锈侯和周师傅找了些土石,把锈矿严严实实地封起来,还铺了层防水油布。
护笔珠刚放好,就发出一道柔和的白光,窖里的锈矿不冒锈了,周围的毛笔和毛料慢慢恢复了生机,熟悉的笔毫香味又飘了出来。王叔拿起一把羊毛,试着扎了支笔,写起字来又顺又滑,比以前的还好。
李叔从怀里掏出本《制笔护笔要诀》,书页上沾着笔毛和墨渍,一看就是翻了好多遍的老书:“这是我一辈子的手艺,你们交给年轻人,别让他们走我的老路……”
老斩郑重地接过书,擦干净上面的锈粉,递给王叔:“放心,我们会联系武林盟,送新的毛料和工具来,还教你们用护笔灵光定期清理,不让锈灾再发生。”他让木灵把坏了的笔架修好,小芽则教笔农们用灵泉水兑绿茶,涂在伤口上止痒消肿,还教他们怎么用灵泉水清洗工具和毛料。
接下来的几天,大伙儿一起收拾笔坊。废了的毛笔和毛料要么埋了,要么烧了做肥料;好的毛料和工具整理好,放回笔缸;周师傅给制笔刀和笔架刷上护砚漆,刷完后亮堂堂的,不仅不沾锈,还好用;金锈侯跟着笔农学做笔,没多久就学会了选毛、扎笔、修尖,做出来的笔连李叔都夸好。他们还教笔农们认锈灾的征兆,要是看到笔毫变色、笔杆长斑,就赶紧用护笔灵光处理。
这天,众人坐在老笔窖旁,看着笔农们忙忙碌碌地制笔、晒笔,有的把做好的笔摆到新笔架上,有的打包准备运到镇上,空气中飘着笔毫的清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笔农们为了感谢,每人送了一支新做的毛笔和一把制笔刀,毛笔杆上刻着“护笔之恩”四个字。“谢谢你们保住了笔坊!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守着老笔窖,把制笔的手艺传下去!”
临走前,李叔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制笔刀送给了金锈侯。这把刀是好钢做的,木柄被磨得光溜溜的,还带着股木香,虽然有点旧,却依旧锋利。“这刀陪我做了一辈子笔,现在给你,希望你能护好笔坊,让老百姓都能用上好笔!”
返程的船上,大伙儿手里拿着毛笔、砚台,心里踏实得很。金锈侯拿着制笔刀比划着,笑着说:“这下好了,有笔有砚有墨,以后在船上也能练字了!”
周师傅晃了晃手里的漆桶:“我把护笔珠磨成粉,掺进护砚漆里,做了护笔漆!往后工具刷上这个,再也不怕锈灾了!”
船刚开到河中间,一艘武林盟的快船就冲了过来,弟子大声喊:“老斩前辈!不好了!西北的布坊遭了布腐蚀锈,布全毁了,布农们快撑不住了!”
众人对视一眼,老斩举起灵霞霞镰,护笔灵光的绿金光和十二灵的彩光缠在一起,亮得晃眼:“走!去布坊!绝不能让布农们没活路!”
这时,王叔骑着马追了上来,手里拿着几支新笔和一包毛料:“这些笔好用,毛料你们带着,说不定能用得上!路上小心!”
老斩接过东西,挥了挥手,快船调转船头,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船尾的浪花划出一道绿金相间的线,虹锤上的灵光像盏明灯,照亮了前路。大伙儿心里都清楚,只要还有锈灾祸害百姓,他们就会一直跑下去,护着每一家作坊,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有笔能写,有布能穿,有饭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