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关灯
护眼
第1247集:商队的驻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商道灯暖

暮色像浸了墨的纱,一点点裹住楚地西去的商道。风卷着沙粒,打在西域商队的驼铃上,叮当作响的调子也失了往日的轻快,变得滞重起来。首领巴图勒勒紧缰绳,眯眼望着前方模糊的路影——已经是第三个赶夜路的晚上了,骆驼的蹄子在碎石地上磨出细痕,背上的香料囊被夜风灌得鼓鼓的,偶尔有几缕安息香的气息飘出来,混着尘土,倒成了商队唯一能辨方向的标记。

“首领,再走下去,骆驼该撑不住了。”年轻的伙计阿依木从后面赶上来,声音里带着倦意。他怀里抱着个陶瓮,里面是给队里人解渴的羊奶,此刻已经凉透,瓮壁凝着一层白霜。“上次就是在这一段,老哈的骆驼失了蹄,半车丝绸滚下沟,找了三天只寻回些碎布片。”

巴图勒喉结动了动,没说话。他当然记得。那回也是赶夜路,下着冷雨,商道旁的土坡滑得像抹了油,老哈的骆驼踩空时,嘶鸣声在雨里飘了很远,最后只余下布料被石头划破的刺啦声。后来他们在沟底找到那峰骆驼时,它还护着剩下的半袋香料,腿却折了,只能留在当地的农户家。从那以后,每次走这段商道,巴图勒总觉得风里还飘着骆驼的哀鸣。

今晚虽没下雨,风却格外烈。他抬头望了望天,月亮被云遮得只剩个淡淡的晕,连最熟悉路况的向导,都得时不时停下来,用脚探着路石的走向。“再走半个时辰,若还没见着人家,就找块背风的地方歇下。”巴图勒终于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把香料囊再绑紧些,别让风刮松了。”

阿依木应了声,转身去招呼伙计们。骆驼似乎也听懂了,步子慢了些,鼻息里喷出的白气,在夜色中一散就没。巴图勒勒住自己的骆驼,回头看了眼长长的商队——十二峰骆驼,载着西域的香料、丝绸,还有几袋葡萄籽,是他特意带给楚地朋友的。原本想着早几日到楚地,能赶上市集的好时候,可偏偏出发时在敦煌耽搁了两天,如今只能连夜赶路,连歇脚的地方都难找。

他想起去年第一次走这条商道支线时,楚地的官吏说“这条道刚通,还没来得及置歇脚的地方”,当时他没在意,只觉得能通到楚地腹地,已是天大的便利。可走了三回,每次都要赶夜路,每次都提着心——楚地的商道不比西域的戈壁,虽没有流沙,却多了丘陵和沟壑,夜里看不清,稍不留意就会出岔子。

“要是能有个驻点就好了。”阿依木绑完香料囊,凑过来叹道,“能遮风挡雨,能囤货,哪怕只是个土房,也比在野外冻着强。”

巴图勒心里一动。是啊,驻点。他在西域时,见过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虽简陋,却能让商队安心歇脚。若是楚地的商道旁也能有这样的地方……他攥了攥缰绳,心里有了主意。等这次到了楚地,一定要找那位秦斩大人说说。听说那位大人是楚地的主事,办事利落,去年他们商队的香料在市集被人误拿,就是秦斩派人帮忙找回来的。

风又紧了些,巴图勒把毡帽往下压了压,催着骆驼继续往前走。夜色里,商队的影子像一串移动的墨点,慢慢朝着楚地的方向挪去。他不知道,此刻他心里的那个“驻点”念头,很快就会在这条商道上,长出温暖的模样。

三日后,楚地市集的喧闹声终于撞进了巴图勒的耳朵。他牵着最后一峰骆驼,走进市集时,阳光正好,照在摊位上的粟米、布匹上,亮堂堂的。阿禾正站在织坊的摊位前,帮李婶整理染好的锦缎,见了巴图勒,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

“巴图勒首领!你们可算到了,我还以为你们要再晚两天呢。”阿禾的声音清脆,手里还拿着个刚蒸好的粟米饼,递到巴图勒面前,“快尝尝,刚出锅的,填填肚子。”

巴图勒接过饼,温热的气息顺着指尖传到心里,连日赶夜路的疲惫消了大半。“多谢阿禾姑娘。”他咬了一口,粟米的香甜在嘴里散开,“这次路上赶得急,没来得及提前捎信。”

“路上是不是又赶夜路了?”阿禾看着骆驼身上的毡毛,上面还沾着夜露凝结的霜痕,“我前几日去商道边送东西,见着路上有骆驼的蹄印,想着定是你们来了,就是担心夜里风大。”

巴图勒叹了口气,把路上的困境跟阿禾说了,末了道:“我这次来,是想找秦斩大人说说,能不能在商道旁建个驻点。不然每次赶夜路,实在太危险,货物也容易受损。”

阿禾听完,立刻点头:“这事我帮你跟秦斩大人说!他前几日还问起商队的情况,说担心你们赶夜路不安全。”她说着,就拉着巴图勒往郡府走,“正好秦斩大人今天在郡府,我带你去见他。”

郡府的院子里,秦斩正和水工商量着灌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