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淋湿。”秦斩说,手里还拿着块油纸,正往漏雨的地方补。
阿禾也加入进来,帮着递油纸。暴雨打在棚子上,噼啪作响,可棚子里的货物却干干爽爽。秦斩看着那些货物,笑着说:“这些都是商队的心血,可不能淋湿了。”
阿禾点头,望着外面的雨幕。驻点的油灯亮着,灯光透过雨丝,在商道上晕开一片暖黄。她忽然觉得,这灯光就像一颗心,一颗装着往来赶路人的心,不管外面风雨多大,只要这灯亮着,赶路人就有地方可去,就有念想可依。
日子一天天过去,驻点的名气越来越大。往来的商队越来越多,每月接待的商队超过了二十支。以前商队赶夜路,总要滞留两三天才能到楚地,现在有了驻点,歇脚方便,滞留时间缩短了四成,效率高了不少。
有天,咸阳派来的官吏路过驻点,看到里面热闹的景象,又听秦斩说了驻点的运营情况,连连称赞:“这个‘商道服务驻点’模式好!既方便了商队,又促进了贸易,应该在全国的驰道旁推广!”
官吏回去后,就把驻点的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没过多久,朝廷就下了诏令,把“商道服务驻点”模式纳入大秦驰道配套建设规划,要求各地都照着楚地的样子,在驰道旁修建驻点。
消息传到楚地时,巴图勒的商队正好在驻点歇脚。他拿着秦斩递来的诏令,虽然有些字不认识,却听明白了意思,忍不住笑道:“没想到楚地的驻点,还能被朝廷看中!以后走其他驰道,也能有歇脚的地方了!”
阿禾也很高兴,她望着驻点屋檐下的油灯,说:“以后不管走多远,只要看到这样的驻点,就知道是大秦的地方,就知道能歇脚了。”
秦斩点头,目光落在商道上。远处,一支新的西域商队正往驻点赶来,驼铃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驻点的油灯已经点亮,暖黄的光洒在商道上,像一条温柔的带子,指引着赶路人的方向。
巴图勒顺着秦斩的目光望去,忽然说:“秦斩大人,你看这驻点的灯火,多像西域草原上的篝火啊——不管是谁,看到篝火,就知道有伙伴,就知道不孤单。”
秦斩笑了:“你说得对。这灯火,就是商道上最暖的指引。”
夜色渐深,驻点的灯火依旧亮着。土房里,商队的人在聊着天,灶台上还温着粥,囤货棚里的货物安安静静地待着。风从商道上吹过,带着西域的香料气息和楚地的粟米香气,混在一起,成了最特别的味道。
阿禾坐在土房门口,望着远处的灯火,手里攥着一颗葡萄籽——是巴图勒上次送给她的,她说要种在驻点旁。现在,葡萄籽已经发了芽,嫩绿的芽尖顶着土,像个小小的希望。她想着,等明年春天,这芽就能长成藤,夏天就能结出葡萄,到时候,往来的商队就能在葡萄藤下歇脚,吃着甜甜的葡萄,说着各自的故事。
驻点的灯火,在夜里亮着,亮得安稳,亮得温暖。它不只是一个歇脚的地方,它是大秦商道上的一个符号,是连接西域和楚地的一根纽带,是所有赶路人心里的一个念想——只要看到那片暖黄的光,就知道,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