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报纸上有没有说西域的事?”张阿伯问。小石头翻了翻报纸,笑着说:“张伯,有呢!上面说西域的商队最近来了不少,带来了好多西域的特产,还有葡萄种子,说要在楚地试种呢!”张阿伯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儿子说不定也跟着商队回来了!”
医工每隔三天就来一次,每次来都背着药箱,给老人们量体温、诊脉。周大爷有老寒腿,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医工每次来都给他针灸,还教他用艾草煮水泡脚。“周大爷,您这腿得好好养,别沾凉水,也别累着。”医工一边针灸,一边嘱咐。周大爷点点头:“多亏了你,我这腿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阴雨天都下不了床,现在还能在院里走两步。”
有一次,王婆婆早上来颐老院,刚走到门口就头晕,差点摔倒。旁边的赵爷爷赶紧扶住她,摇了摇凉棚下的铜铃。秦斩正在村东查看织坊的情况,听见铃声,赶紧往回跑,医工也很快来了。医工给王婆婆诊了脉,说她是低血糖,给她喝了杯糖水,又让她在屋里歇了一会儿。
“婆婆,您以后早上来之前,先在家喝口粥,别空着肚子来。”秦斩嘱咐道。王婆婆点点头:“都怪我,想早点来编草绳,忘了吃饭。”从那以后,秦斩就让轮流做饭的妇人,每天早上多煮点粥,要是有老人来晚了,就留一碗,免得老人空着肚子。
颐老院的院子里,葡萄架慢慢爬满了藤,青菜苗也长得绿油油的。老人们坐在葡萄架下,手里编着草绳,耳边听着孩子们读报的声音,嘴里聊着家常,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张阿伯说:“在这儿,比在家一个人强多了,不孤单,还热闹!”
第四章草绳里的暖意
阿禾教老人们编的草绳,很快就攒了一大筐。她趁着去织坊送布料的机会,把草绳拿给织坊的掌柜看。掌柜拿起一根草绳,拉了拉,又看了看,笑着说:“阿禾姑娘,这草绳编得真结实,正好我们织坊缺这个捆锦缎,以后你们编多少,我们收多少,一文钱一根。”
阿禾听了,高兴得赶紧跑回颐老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人们。“掌柜的说了,咱们编的草绳一文钱一根,以后咱们编多少,他们收多少!”
老人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张阿伯手里拿着刚编好的草绳,激动地说:“没想到咱们这些老骨头,还能赚钱!”赵爷爷也笑着说:“以后我每天多编几根,攒点钱,给重孙子买个拨浪鼓。”
从那以后,老人们编草绳更起劲了。每天吃完早饭,就坐在屋里或凉棚下编草绳,有的老人手指疼了,就歇一会儿,喝点茶,然后接着编。阿禾每天都会来看看,帮着整理编好的草绳,还教大家编新的花样,比如在草绳上编个小疙瘩,这样捆锦缎更牢固。
有一次,李婶来做饭,看见老人们都在编草绳,就说:“我家有不少旧布料,我剪剪,给你们做个护指吧,这样编草绳手指就不疼了。”第二天,李婶就带来了几个用旧布料做的护指,分给老人们。“你们试试,戴着这个编草绳,手指就不磨了。”老人们戴上护指,果然舒服多了,编草绳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月底的时候,阿禾把攒下的草绳都拿去织坊卖了,一共卖了五十文钱。她拿着钱回到颐老院,把钱分给老人们。张阿伯编了十五根,得了十五文钱;赵爷爷编了十二根,得了十二文钱;王婆婆编了八根,得了八文钱……老人们拿着钱,都笑得合不拢嘴。
王婆婆拿着八文钱,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说:“我要把这钱存起来,等孙子回来,给孙子买块好布料做衣裳。”张阿伯拿着十五文钱,笑着说:“我要去市集买斤肉,晚上给你们炖肉吃!”
第二天,张阿伯真的去市集买了斤肉,还买了些萝卜和土豆,让当天做饭的刘婶帮忙炖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屋里飘着肉香,老人们都围着桌子,等着吃肉。刘婶把炖好的肉端上来,分成一碗碗,给每个老人都盛了一大块。
“大家快吃,这是张伯买的肉,让咱们一起尝尝!”刘婶笑着说。老人们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肉,都赞不绝口。“这肉炖得真烂,好吃!”王婆婆说。赵爷爷也点点头:“还是张伯有心,让咱们都沾光了。”
张阿伯看着大家吃得高兴,心里也暖暖的:“以后咱们多编草绳,多赚钱,想吃肉了,咱们就买!”
除了编草绳,阿禾还教老人们做些别的手工,比如用稻草编小篮子,用布条编小荷包。这些小物件虽然不值多少钱,却能让老人们的日子更充实。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村里考察,看见老人们编的草绳和小篮子,就说:“这些手工做得真好看,要是拿到市集上去卖,肯定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