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关灯
护眼
第1251集:燕郡的粮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熏得冻土慢慢化了些。小张则带着几个人,在村里选了块向阳的坡地,作为试种地。他拿着铁锹,示范着翻地:“燕地的土硬,翻地要深,得翻到一尺深,这样粟种的根才能扎得稳。”

可刚翻了没几下,铁锹就被地里的石头卡住了。小张使劲一拽,铁锹头差点掉下来。“这地咋这么多石头?”赶车的老王也过来帮忙,挖了半天,才挖出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小张看着地里的石头,皱起了眉——楚地的山地也有石头,但没这么多,要是不把石头捡出来,粟种的根扎不下去,会影响收成。

“大家先别翻地了,先捡石头!”小张高声喊道,“把地里的石头都捡出来,堆在田埂边,以后还能用来砌水渠。”农户们一听,赶紧动手。男人们弯腰捡大的石头,女人们则捡小的石子,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把捡到的小石头装进竹筐里。田埂边的石头越堆越多,原本硬邦邦的土地,渐渐露出了松软的土层。

捡完石头,小张又教农户们起垄。“燕地风大,起垄能防风,还能防止积水。”他用铁锹在地里划出一道道沟,垄高半尺,垄宽一尺,“粟种就种在垄上,这样根能扎得深,还不怕冻。”有农户试着起垄,可垄要么太高,要么太矮,小张就蹲在旁边,手把手地教:“垄高了,粟苗容易倒;垄矮了,防不住风。就按这个高度来,准没错。”

试种地整理好的那天,小张特意请了村里最怀疑的李老栓来看着。李老栓种了一辈子粟,燕郡遭霜灾前,他的粟田是村里收成最好的。可这次,他看着楚地的粮种,总觉得不踏实:“楚地的气候暖,咱燕地冷,这粮种就算种下去,开春一冻,还是活不了。”

小张没反驳,只是从陶瓮里拿出一把粮种,递给李老栓:“李伯,您看这粮种,颗粒饱满,去年楚地倒春寒,比咱燕地还冷,这粮种照样长出苗了。今天咱就种下去,您看着,要是苗能冒出来,您再跟着学,咋样?”

李老栓接过粮种,放在手里掂了掂,又仔细看了看——粮种泛着金褐色的光,比燕地以前的粟种饱满些。他点点头:“行,俺就看着,要是真能出苗,俺就跟着你学!”

播种那天,天气格外好。太阳照在雪地上,融了不少雪,空气里带着点泥土的湿气。小张教农户们撒种:“每垄撒两行,行距五寸,株距三寸,撒完后再盖一层薄土,不能太厚,不然苗出不来。”他边说边示范,撒种的手很稳,粮种均匀地落在垄上,像撒了层金粒。

农户们跟着学,有的撒得太密,有的撒得太稀,小张就一遍遍地教,直到每个人都撒得均匀。撒完种,小张又教他们盖稻草:“现在天还冷,盖一层稻草,能保住地里的温度,粟种发芽快。等开春暖和了,再把稻草掀开,还能当肥料。”

李老栓站在田埂上,看着小张忙碌的身影,看着农户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里的怀疑渐渐少了些。他蹲下来,摸了摸盖在地里的稻草,又摸了摸旁边的土——土是温的,不像其他地里那么冰。他想起去年燕地的粟种,就是因为没盖东西,才冻坏了,或许楚地的法子,真能行。

播种后的第十天,小张一大早就去了试种地。他掀开稻草,心里“咯噔”一下——地里没动静,连个芽尖都没冒出来。“咋回事?是不是粮种冻坏了?”跟来的农户也慌了,有的甚至要把稻草全掀开,看看粮种是不是烂了。

小张赶紧拦住:“别慌!燕地的土还没完全化,发芽慢些,再等等。”可他心里也没底,昨晚又下了场小雪,会不会把粮种冻了?他蹲在田埂上,盯着地里的土,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

周里正也来了,看着没发芽的地,叹了口气:“小张,要不咱再试种一块?换个地方,或许能行。”

小张摇摇头:“再等三天,要是还没发芽,咱再换地。”

接下来的三天,小张每天都去试种地,掀开稻草看一眼,再小心翼翼地盖回去。李老栓也每天都来,只是不再说话,只是蹲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土。

第三天傍晚,小张又去了试种地。他刚掀开稻草,突然喊了一声:“出了!苗出了!”

众人赶紧围过来,只见地里冒出了点点嫩绿,像撒了层绿星子。粟苗刚冒芽,茎秆细细的,却挺得笔直,透着股劲。李老栓蹲下来,仔细看着粟苗,眼里满是惊喜:“真出了!真出了!这楚地的粮种,真能在燕地长!”

小张也笑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赶紧教农户们:“现在苗还小,不能掀开稻草,等苗长到三寸高,再慢慢掀开,还要注意浇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农户们围着粟苗,七嘴八舌地问着,眼里的怀疑变成了信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