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关灯
护眼
第1252集:赵郡的防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猪圈远,也不会积水,明天再喝新井的水,看看还会不会有人拉肚子。”

老村长沉默了片刻,拄着拐杖往高坡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看村民:“素问先生是楚地来的,听说去年楚地闹疫病,就是她治好的。听她的,移井!”

有了老村长的话,村民们也不再犹豫。男人们扛着锄头,女人们拿着簸箕,跟着素问往东边高坡去。阿禾和李工、王工则在一旁,教大家怎么挖井:“挖三尺深,底下铺层碎石,再铺层细沙,这样水渗下来时,能滤掉脏东西。”

忙到晌午,新井终于挖好。清澈的井水冒出来,村民们舀了一碗,尝了尝,都说比老井的水甜。王大娘捧着碗水,不好意思地对素问笑:“先生,是俺老糊涂了,错怪您了。”

“大娘这是关心村里,没错。”素问笑着摆手,又让李工把带来的石灰拿出来,“大家把老井填了,撒上石灰消毒,猪圈也撒点,别让病菌再扩散。”

这边忙着移井消毒,阿禾则领着村里的妇人,在医点前的空地上熬皂角液。她把晒干的皂角敲碎,放进大锅里煮,泡沫咕嘟咕嘟冒出来,带着淡淡的清香。

“姐妹们,这皂角液可管用了,饭前便后用它洗手,能洗掉手上的脏东西,就不容易生病。”阿禾一边搅着锅,一边念口诀,“井水远猪圈,洗手用皂角,熏艾防病害,健康跑不了。大家跟着我念一遍?”

妇人们跟着念,笑着说:“这口诀好记,俺家娃都能学会。”阿禾又教她们把熬好的皂角液装在陶罐里,每家分一罐,还特意嘱咐:“每天都要用,尤其是给娃洗手,娃们爱摸这摸那,手上最容易带脏东西。”

另一边,素问和杜仲正往隔离点去。隔离点选在村外的一座旧屋,李工和王工已经用艾草熏过,屋里铺了干净的稻草。七个病人都被安置在这里,小明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素问摸了摸他的额头,还有点烫。

“先喂预防汤药,再给病人熬止泻的方子。”素问打开药箱,取出柴胡、茯苓等药材,“杜仲,你记一下,病人的粪便要埋在离水源远的地方,用石灰盖好,别让野狗刨出来。”

杜仲点头,手里的竹简记个不停。他以前只治过风寒、跌打损伤,从没见过疫病,一开始还慌,可看着素问有条不紊地安排,心里也慢慢定了下来。

傍晚的时候,出了点小波折。李大叔不放心儿子,偷偷跑到隔离点外,想进去看小明,被守在门口的村民拦住了,两人吵了起来。

“俺就看一眼!俺儿子在里面,俺不放心!”李大叔急得嗓门都大了,眼眶通红。

“不行啊李哥,素问先生说了,隔离点不能随便进,万一你也生病咋办?”守着的村民也很为难。

素问听见动静,走了出来。她没怪李大叔,只是递给他一碗温水:“李大叔,我知道你想小明,但是现在小明还在生病,你进去了,万一被传染,家里就没人照顾他了。这样,我们每天让你隔着窗户看一眼,我保证,一定把小明治好。”

李大叔接过水,手还在抖:“先生,小明能好吗?他都拉了三天了,人都瘦了一圈。”

“能好。”素问语气肯定,“我们已经给小明喝了止泻药,明天再给他熬点小米粥,补补力气。你放心,只要好好治,过几天就能好。”

那天晚上,素问没合眼。她守在隔离点,每隔一个时辰就给病人量体温,调整药方。天快亮的时候,小明醒了,小声说:“先生,我饿。”

素问立刻让王工熬了小米粥,喂小明喝了小半碗。看着小明慢慢有了精神,她心里也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雨停了,太阳慢慢出来,把赵郡的潮气驱散了些。村民们按素问教的法子,每天用皂角液洗手,在屋里熏艾草,新井的水清澈甘甜,再没添新的病人。

隔离点里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好。第七天的时候,最后一个病人也不拉肚子了,体温也恢复了正常。杜仲拿着记录的竹简,激动地跑到素问面前:“先生!传播链断了!七个病人都好得差不多了!”

素问接过竹简,上面记着每个病人的发病时间、症状、用药情况,一笔一划都很认真。她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你也进步了不少,现在处理病人,比一开始稳多了。”

杜仲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先生教得好,以前俺不懂防疫,现在才知道,查水源、勤洗手、早隔离,比啥都管用。”

阿禾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她写的防疫口诀,还画了简单的图——井和猪圈隔得远远的,一个人在洗手,旁边放着皂角。“先生你看,俺把口诀画下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