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九集 班超征西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若不从命,再大军征伐。

永平十七年春,班奉旨,再带使团西征,兼道向疏勒国进。

哨马来报:前面距疏勒王兜题所居架橐城,还有九十里。

班:传令众军,就地屯扎。

田虑何在?

田虑:末将在。

班:命你持我节符,前去招降兜题。

田虑:诺,将遵命。

班:你听我,那兜题乃是龟兹人,疏勒国民定不为其尽忠效命。

将军此去可见机行事,其若不肯投降,就将其扣押可也。

田虑领命,只身独骑前往架橐城,持汉节到城下叫门,自称汉使,求见国王兜题。

兜题闻田虑单骑前来,势单力孤,因此不以为意,便命放其入城,在王城赐见。

田虑入见,施礼已毕,略作寒暄,无非外交辞令。

因见兜题话皮里阳秋,完全不将自己以大汉使相待,就知其根本没有投降之意。

于是想起班行前所嘱,已经打定主意。

依其公事,宣读汉子诏书已毕,田虑忽然拔出腰间佩剑,乘兜题不备,抢上前去,将剑刃横担其颈。

因事突然,兜题手下卫士俱都愕然,竟抛下国王不顾,皆惊惧奔走。

田虑遂挟持兜题下殿,出宫上马,出城疾驰,到汉使营寨复命。

班对田虑大加夸赞,当即率众来到架橐城,集中疏勒文武官员,向其陈龟兹种种恶行,宣布另立原疏勒国君之侄忠为王。

疏勒人大喜,心悦诚服,群臣拥立新王即位,情愿归附大汉子。

疏勒王忠及一班官员要求杀死兜题,班劝道:兜题乃是龟兹王傀儡,杀其无益于事。

应放归国,使龟兹知道大汉子恩威。

于是释放兜题,疏勒即告平定。

至此,班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勇,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国臣服,再次成为汉朝藩属。

西域诸国闻之,皆遣子入侍,与汉朝断绝六十五载,至此又复沟通。

镜头转换,北匈奴汗廷。

北匈奴单于闻山南北两道诸国皆都归附汉朝,由此大怒,乃重整旗鼓,复大举入侵云中郡。

汉朝细作侦知匈奴大军出动,急飞报入云中郡帅府,告知太守廉范。

字幕:云中太守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氏,赵国名将廉颇后裔。

曾祖廉褒曾任西汉朝右将军,祖父乃是莽朝大司马、益州刺史廉丹。

镜头闪回,叙述廉范生平。

廉范出身名将之家,继承父祖之风,武艺卓绝,深谙兵法,为人仗义豪侠,知恩必报。

廉范父亲未曾出仕,因此史册未载其名。

因遭公孙述及延岑战乱死在蜀汉,尸骸不能归葬故里。

廉范当时年幼,于是流离借居西州,后来辗转返归故乡。

年十五岁时,与家仆到西州接回父亲灵柩,收拾骨殖以归。

蜀郡太守张穆原是廉丹旧部,闻讯大为感动,送给财物以及车辆,助廉范移葬父骨。

廉范不肯接受,与门客徒步而行,轮流肩背亡父灵柩,自成都返回葭萌关。

蜀郡中人闻廉范孝行,皆都交口称赞。

有船家张叟,不忍他主仆千里步行,坚执请入舟中,一路相送北上。

未料船行中途触礁沉没,船上众人皆都赴水上岸。

惟有廉范怀抱父亲灵柩入水,至死不肯撒手。

张叟及船工众人以长杆将廉范钩出,幸免于死,父柩亦未曾失落,旁观众人无不惊叹讶异。

廉范千里步行背负父骨归葬故里,后人皆谓其为孝子典范,并撰诗赞曰:亲丧徒步负,万里历岷峨。

何事今人,惟知襦袴歌。

廉范安葬父亲,守孝完毕,到京城洛阳学习,奉博士薛汉为师。

京兆、陇西二郡闻其孝行,争相聘请为官,廉范以学业未就不肯接受。

求学期间,与洛阳人庆鸿结识,遂为刎颈之交。

时人赞道:昔有管鲍,今有庆廉。

廉范学业有成,被陇西太守邓融聘为功曹,相待甚厚。

后逢邓融获罪,被朝廷审查,因朝中无人,无力辩冤。

廉范却在此时托病请辞,扬长而去。

邓融由此深为怨恨,对家人叹道:廉叔度空有贤名,未料竟是如此凉薄之辈也。

廉范离开陇西,东至洛阳,更名为范承,自请担任廷尉狱卒。

廷尉府吏见其熟悉法律典章,由是应允其请。

其后不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