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于是下旨,令新城太守孟达进京来见。
孟达奉诏入都,多带重金,暗地给散朝中重臣,使在子面前为己美言。
由此君臣相会,曹丕厚待孟达,十分亲热,赐与同车而出,以致文武朝臣侧目。
下士宦皆知,孟达两度叛国背主,其父又有交结宦官家风,故此侧目鄙视。
刘晔鄙视孟达,直与宾客:此人日后必复为叛!
魏帝闻之,心中不乐。
君臣同车而行之际,就问孟达平定益州两川之策。
孟达奏道:蜀汉两个托孤大臣,李严、孔明皆为臣挚友。
他日孔明侵魏,必诱臣降。
臣可将计就计,佯为内应,令孔明兵出上庸,暗伏甲兵擒之。
孔明遭擒,则蜀国灭矣。
曹丕闻言大笑,连称妙计。
不料却被随行司马懿悉数听去,半字不落。
孟达在洛阳停留十余日,辞别魏帝回至新城。
其后未久,曹丕又思伐吴,诏令司马懿镇守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加给事症录尚书事。
司马懿拜谢,领五千兵到许昌上任去了。
吴黄武二年四月,大都督陆逊和丞相孙邵率群臣上表,劝吴王即皇帝大位。
孙权怕引起蜀相孔明反感,致使孙刘联盟再度破裂,再三谦让,未曾答应。
画外音:吴蜀联盟即复,凡两国关系处理,孙权都令陆逊与诸葛亮通信自为,绝不干涉。
为互通国书方便,孙权甚至复刻吴王玺一方,置于陆逊住所,以备随时取用,不必另行上奏。
孙权每次与刘禅、诸葛亮来往书信,或两国互通文书,也先付陆逊查看,凡有不妥之处,即行修改后直接出。
君臣间相互信任如此,可谓自古罕见。
陆逊因驻守之地缺粮,上表吴王孙权,欲效当年魏公曹操屯田之策,令诸将各家属子女于屯营之地烧荒,广开农田,以备军用。
孙权当即诏复:江南乃鱼米之邦,土肥水丰,贤卿此计甚好!
自即日起,凡孤父子及宗侄等辈,亦各领受一份农田,以孤驾车八牛分拉四犁耕作。
虽不比上古圣贤所作,亦可享与众卿同等劳作之乐。
十月,陆逊又上表,劝吴王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宽田赋征收,停止户税收稽。
孙权览奏即准,叹道:方信世间之事,果有英雄所见略同者。
孤亦正思此事,未及于行,伯言奏章已至,且无一字不与孤意相符,喜忧与共,思虑实同。
真奇缘哉!
字幕:蜀建兴三年,益州诸郡大收,由此国强兵壮,粮足库丰,百姓乐业。
这日丞相孔明正坐府中理事,忽接云贵永昌郡飞马来报:建宁太守雍闿又擒继任益州太守张裔,送于东吴主孙权。
吴主又受其俘,鼓励其叛反蜀汉。
雍闿由是自封为王,率军攻我新道县城。
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受雍闿蛊惑,与之俱反。
又勾结南王孟获,使其来援,同反朝廷。
若不征伐,恐其坐大也。
孔明闻报,因丞相符节至白帝城,令李严细查雍闿反状;遣越嶲刺史龚禄,引本部兵到安上县积极防备;又令蜀郡太常颀行,兼道南行至牂柯郡署,查清反叛事件本末。
李严领了丞相孔明令状,即令人往建宁暗自探查。
不则一日,使者回报,雍闿拥兵闭关自重,连接蛮族诸部,果有反状。
李严惊怒不置,因与雍闿交厚,连写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其中利害,令其休反,应入朝请罪为上。
雍闿回书李严:弟闻无二日,土无二王。
今汉室陵替,魏、吴、蜀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致某虽为远人,亦惶惑不止,不知所归也。
兄谓令弟休反,某反谁来?又命弟入朝请罪,却又入哪家之朝?弟因不明其主,故敢自立为王,以待真命子出也。
信中所云,极为傲慢。
李严大怒,急派使报入成都。
再太常卿颀行奉丞相诏命,率部到达牂柯,立刻收押郡中主簿,准备查明事实。
不料主薄妻弟见姐夫被拿,即将消息透给郡守朱褒,丞相孔明使人来查反状。
朱褒早与雍闿勾结,怕被查出底细,引兵围署,杀害颀行,乘机难,加入叛军。
又越嶲刺史龚禄,尚未到达安上县,便被高定派兵中途截住,只得回军。
于是牂柯、越嶲二郡,俱从雍闿兴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