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12章 破喉诛心秒杀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镇上的老人们常说,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庙墙里传来金戈铁马的声响,那是英灵们还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桃园结义的故事被绣在庙门的帘布上,刘备的宽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早已刻进龙王镇人的骨子里。

相传当年张飞的后人张三弟,将家传杀猪技艺与战场杀敌本领融合,创造出“破喉诛心秒杀术”。

这门技艺不仅能在瞬息间了结牲畜性命,更藏着看透对手弱点的诀窍。

刘备后人则传承了“扒柴术”,讲究以柔克刚,像拆解木柴般卸去对方的力道,这些绝技就藏在关帝庙的隐秘之处,等待有缘人。

此刻诡异的血渍,莫不是某种神秘的召唤?

汪二爷的心跳得像擂鼓,他想起祖父临终前说的话:“关帝庙的秘密,要等暴雨夜的血光才能显现,那是张家先祖在找能继承绝技的后人。”

他握紧油灯,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进眼睛,涩得他睁不开眼,却更坚定了一探究竟的决心。

好奇心驱使他搬开香案,露出一道刻满古朴符文的暗门。

香案是用整块楠木打造的,常年累月的香火熏得它发黑,搬动时发出“嘎吱”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

暗门的边缘与地面严丝合缝,若不是血渍从缝隙渗出,根本看不出端倪。

那些符文像是用古老的篆体写成,又似某种神秘的图腾,符文上凝结的水珠顺着纹路流淌,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幽光,仿佛有生命一般。

符文的笔画扭曲缠绕,有的像游动的蛇,有的像展翅的鹰,水珠流过时,那些图案仿佛在微微蠕动,幽光随着水流的速度明暗变化,像是在呼吸。

汪二爷伸手摸了摸,符文的刻痕深得能卡住指甲,边缘光滑,显然是被人常年抚摸过。

暗门后的台阶长满青苔,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青苔是深绿色的,滑腻得能让人摔倒,台阶的石质早已风化,边缘磨得圆润,“咯吱”声里混着青苔被踩碎的“噗嗤”声,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脚下哭泣。

台阶两侧的墙壁上挂着生锈的铁环,上面还缠着腐烂的绳索,想来是当年挂灯笼用的。

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腐朽的气息,蛛网密布的墙壁上,几盏长明灯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光影摇曳间,墙上的壁画若隐若现,描绘着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金戈铁马,杀声震天。

腐朽的气息里混着霉味和尘土的味道,吸进肺里像吞了棉花。

长明灯的灯芯裹着厚厚的灯油垢,火苗忽明忽暗时,壁画上的士兵仿佛在冲锋陷阵,枪尖的寒光、战马的嘶鸣,仿佛能穿透时空传来。

仔细看去,壁画角落竟有小字记载,张三弟如何在杀猪时发现动物要害,又如何将其运用到战场;

而刘大哥的先祖,是怎样以“扒柴术”在乱世中安身立命。

那些小字是用朱砂写的,历经百年仍鲜艳如血,记载着张三弟观察猪喉结构时的顿悟:“喉间三穴,如战场三要,一击即溃”;

刘大哥先祖则写道:“柴有纹理,人有软肋,顺其势则力省而功倍”。

这些文字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一个是猪喉的解剖图,一个是拆解木柴的步骤图。

下到地下室,正中央的石台上,横放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杀猪刀。

石台是整块青石凿成的,上面刻着八卦图案,每个卦象的凹槽里都积着灰尘。

杀猪刀的刀柄缠着褪色的红绸,绸子上绣着的猛虎图案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刀刃上的锈迹像干涸的血迹,层层叠叠,却掩不住刀锋的锐利。

刀柄缠着褪色的红绸,刀刃上隐约可见暗纹,仿佛是某种神秘的符号,又像是记载着古老秘密的文字。

红绸的边缘已经磨成了丝线,轻轻一碰就往下掉渣。

那些暗纹比头发丝还细,顺着刀刃的弧度蜿蜒,像是某种星图,又像是猪的血管分布图,在昏黄的灯光下若隐若现。

刀下压着半卷兽皮,边缘被啃噬得残缺不全,却清晰写着“破喉诛心”四个篆字,字迹历经岁月却依然鲜红如血,仿佛是用鲜血写成,透着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

兽皮是某种大型野兽的皮,厚实而坚韧,被啃噬的边缘带着齿痕,像是被老鼠或其他动物咬过。

“破喉诛心”四个字的笔画刚劲有力,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带着弯钩,像是刀尖划过留下的痕迹,红得能滴出血来,凑近了闻,似乎还能嗅到淡淡的血腥气。

而在石台另一侧,还放着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