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19章 樊幺妹 月亮坝里耍大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月龙带着小矮子石中行,成为故事的主角。之后月龙于光芒万丈中退场,而我月平,总想着宁愿自己很弱小,尽管年岁很小,也不得不接过作为主角的担当,这些都是后话。

据我考证,我家在十二地支中属第六位:巳。

巳火旺相时,象征车骑、布帛、炉、灶、店铺,仿若一幅繁华市井图;处于死囚状态时,则代表瓷器、砖瓦、乐器、筐、手弩(标),满是衰败与禁锢之感。

巳加辰为窑,加申为釜。

戊日乘勾陈为管乐,加未为灶畔有井(按:未中有井宿)。

巳火旺相,在人代表主妇、长女(沉舟按:长子不利!)、朋友,散发着温暖与亲和;休囚时象征画师、术士、厨师、窑工、手艺人、骑卒,满是生活的烟火与奔波;乘太阴为娼伎,辛日巳乘螣蛇为吊客,透着神秘与不祥。

巳加辰戌为囚徒,巳加酉主徒配,皆是困厄之象。

巳火旺相代表文学(沉舟按:!),仿佛知识的火种;克日辰为狂骂,休衰为轻狂,尽显人性的复杂。

巳火旺相为蛇,灵动而狡黠;休囚为蜥蜴、为鳝,蛰伏且诡秘。

巳火对应的姓氏有陈(沉舟按:首姓)、石、赵、田、张、荆、余、朱。

巳加六合为郝,寅加巳为楚、为杞,子加巳为耿,辰加巳为龚,丑加巳为纪……

这些姓氏背后,似乎也暗藏着神秘的命运丝线。

古茅嘴的土路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像一条被晨露打湿的布带,在两山之间蜿蜒伸展。汪二爷的青布鞋踩在碎石上,发出轻快的咯吱声,惊起几只躲在草窠里的纺织娘,扑棱着翅膀撞向路边的老松。松树皮上还留着去年山民砍柴时的斧痕,新鲜的树脂在月光下凝成琥珀色的珠,顺着裂纹缓缓滑落,像少年人未褪尽的锐气。

两侧古墓的封土堆上长满了酸枣刺,紫黑色的果实坠在枝头,被月光照得透亮。最东侧那座明代古墓的石碑尤其显眼,碑额雕刻的双龙戏珠虽被风雨啃得模糊,“骠骑将军“四个大字却依旧筋骨分明,笔锋里的杀伐气,竟与汪二爷腰间佩刀的寒气不相上下。他抬手按了按刀鞘,鲨鱼皮的纹路在掌心硌出细碎的痒——这柄刀陪他走过八个春秋,刀刃见过的血,比同龄书生读过的圣贤书还多。

“二爷。“

声音从右侧丈许外的条石上传来,惊飞了躲在碑后的夜鹭。樊幺妹站起身时,玄色劲装的下摆扫过石面,带起层薄薄的尘埃,在月光里划出道转瞬即逝的银线。她腰间短刀的鎏金吞口反射着冷光,与耳后那枚刀形银坠交相辉映,倒比寻常江湖儿女的佩剑更显利落。

汪二爷停下脚步,将烟杆在掌心转了个圈,火星子落在地上,被风卷着打了个旋就灭了。他眼角还没染上岁月的褶皱,笑起来时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樊姑娘选的这地方,倒比镇上的武场更合我意。“目光扫过周围的古墓群,“这些老将军听了一辈子厮杀,今儿也算遇着场真格的。“

樊幺妹抬手将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露出一截线条利落的下颌:“家父常说,真正的武学从不在戏台子上。“她指尖在短刀鞘上轻轻一叩,金线绣的火焰纹仿佛活了过来,“二爷的'庖丁解牛刀'能在屠场里悟出来,想必也不惧这荒郊野岭的煞气。“

“好个不惧煞气。“汪二爷解下佩刀,刀身在月光下展开道狭长的亮带,映得他年轻的脸庞愈发清晰。这刀是他十七岁那年,用宰了头千斤黄牛的工钱请老铁匠打的,刀脊上刻着“顺“字,是他悟透“顺势而为“的屠宰要诀后特意加的。“我这刀,劈过猪头,断过筋骨,没沾过江湖仇杀的血,姑娘可要当心。“

樊幺妹拔出短刀,刀身薄如蝉翼,在月光下几乎透明。“晚辈这'沸雪刀',是先祖用打菜刀的法子锻的。“她手腕轻抖,刀刃在空中划出个半圆,带起的气流竟将三丈外的酸枣枝压得弯了腰,“切过葱姜蒜,也斩过豺狼虎,倒要看看与二爷的屠刀谁更硬气。“

两人说话间,山风突然转了向,卷着松涛从西北口灌进来,吹得古墓群里的荒草沙沙作响,像是有无数双无形的手在翻动书页。汪二爷眯起眼,看见最西侧那座无主坟前的石案上,摆着半块啃剩的麦饼——定是白日里赶山的樵夫落下的,此刻倒成了这场对决的静默观众。

“请。“樊幺妹后退七步,足尖在地面踏出七个浅浅的脚印,恰好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她家传的起手式“星落阵“,据说能借星月之力稳固下盘。她双手握刀,刀刃斜指地面,玄色衣袖滑落,露出小臂上道浅浅的疤痕——那是三年前在秦岭猎杀恶熊时留下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