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121章 字即是我,书法境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着知识与阳光,渴望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吴楚指着操场上的孩子们,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目光中充满了期许,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长大后的模样,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是啊,所以……哎呀,主任,我明白了,您可太有先见之明了!

仿佛能看穿这世间的幽暗秘密,知道教育对这些孩子的重要性!”

颜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如同学生得到了老师的指点,茅塞顿开,之前的困惑一扫而空,眼神变得明亮起来。

“所以啊,咱们今天把大家伙儿召集来,村里的教育振兴计划,都跟你们讲了无数遍了,按说你们早该心中有数。

教育大事可不是儿戏,更不是菜市场买菜,能讨价还价,它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关系到村子的发展,是根基,是命脉,如同大树的根,深扎在土壤里,才能枝繁叶茂。

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可你们呢,就是把它当耳边风,不当回事,不往心里去,更别提落实到行动上了……”

听到人都到齐了,吴楚快步离开简洛小学,直奔村委办公室,脚步坚定,带着一种使命感,鞋底踩在泥土路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战鼓在擂动,为他的前行助威。

他站在主席台的条桌前,那桌子是从学校借来的,铺着一块红色的绒布,已经有些褪色,露出里面的白色布料,像老人头上的白发,一开口,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那是激动与责任交织的表现,对着台下数十名坐着的村民和干部,严肃地训起话来,每一个字都像是锤子,敲打在众人的心上,希望能敲醒他们麻木的神经。

村镇上的干部下乡讲话,常带着对乡土的热忱与对民生的关切,他们的话语或许朴实无华,却藏着对乡亲们的真心,就像田埂上的稻草人,默默守护着一方土地的希望,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份接地气的真诚,能把大道理讲成家长里短,让人听得进、记得住。

应主任提高音量,语气里满是恳切:“……话多了没用,说再多不如做一件实事,跟乡亲们掏心窝子说,都是为了孩子好,不来点实在举措,你们就不知道这教育的根基有多重要,它是百年大计,是村子的希望,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咱们今天,就得为孩子们的将来搭把手、出份力!”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村在今年上半年,适龄儿童辍学三人,这背后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是三个孩子被阻断的梦想,他们可能原本能成为医生、教师,却因为辍学而错失机会;

教学设施损坏七处,教室的窗户玻璃碎了,寒风灌进教室,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握着笔的手都在颤抖;

桌椅摇晃了,孩子们写字都得用手扶住桌面,稍不注意就会摔倒,这影响的是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是他们成长的土壤,土壤贫瘠,禾苗怎能茁壮成长;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率不足三成,家校脱节,孩子的教育成了学校单方面的事,如同一个人的独舞,跳得再好也缺少互动的精彩,这还只是我们已经调查出来的。

你们简洛村,这么多影响教育振兴的事儿,居然没一个人主动反映,难道你们都被眼前的琐事蒙蔽了双眼?

看不到长远的未来吗?

是觉得日子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还是根本就不关心下一代的死活?”

吴楚的目光锐利,如同鹰隼,扫过台下的每一个人,希望能唤醒他们的重视,让他们从麻木中惊醒,看清教育对孩子、对村子的重要性。

吴楚面色冷峻,寒星般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低沉威严,如同乌云中的雷声,带着震慑人心的力量:“瞧瞧你们,各位以及简洛村的村民们,对教育重视程度淡薄到麻木!

基于此,我宣布:今天,该修缮的设施,立刻动工,找村里的工匠王师傅,他手艺好,盖房子、修桌椅都不在话下,材料不够就凑,各家各户有多余的木板、钉子都可以捐出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辍学的孩子,务必劝返,村干部上门做工作,了解情况解决困难,是家里缺劳力我们可以组织村民帮忙,是没钱买课本我们可以发动捐款,总之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拒不配合的,加强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用身边的例子告诉他们,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需要资金的,大家共同想办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把教育搞上去!

徐会计,宣读补充方案!”

这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