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关灯
护眼
第304章 王者以德服人,不以力逆天;民安则天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昔日隋炀帝巡幸江都,舟楫千里,徭役繁重,民怨沸腾。”

    “纵然他祭天再勤,终究难逃身死国灭的命数。”

    长孙无忌顿了顿,目光沉稳地落在案前。

    李世民微微颔首。

    随后提起朱笔,在帝范的空白处写下六字——“民为水,君为舟”。

    浓墨渗进绢素,晕开一层层墨晕,如同昔日黄河泛滥时的浊浪翻腾。

    “卿言极是。”

    “当年朕于渭水便桥与突厥对峙,身边仅有六骑。”

    “但关中百姓自发执锄相随,那一刻,朕才知何为天命所归。”

    他忽然忆起前岁山东大旱,自己下旨开仓赈灾——

    见那跪在田埂上的百姓,额头磕破流血,却仍笑得灿烂。

    那天阳光灼烈,晒得他背脊发烫,心底却甜过玉浆。

    “武乙射天,不过妄逐虚影。”

    李世民放下朱笔,笔杆在案上滚动,声息清脆:

    “朕所欲射者,不是天,而是苛政、是战乱、是奸佞。”

    他抬眸看向房玄龄,目光锐利如刃:

    “传史馆,将武乙之事详录,并附朕批注——‘王者以德服人,不以力逆天;民安则天安。’”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齐声应诺,笏板相击之声在殿内回荡。

    殿外古柏被风摇曳,斑驳树影洒落在帝范上,好似在静默见证这场帝王论道。

    李世民重新端坐案前,展开兰亭序拓本。

    王羲之的笔意流畅飘逸。

    尤那句“死生亦大矣”,让他心神一震。魏征的声音似又在耳边响起:

    “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时他觉得这老臣言过,如今望着天幕上武乙被雷火焚尽的残影,才真悟其意。

    殿外鸿胪寺奏报传来——

    吐蕃遣使入贡,献青稞良马。

    李世民面露笑意,挥手示意召见。

    当那使者踏入殿门,他忽觉此等四海来朝的盛景,比射天之举更显帝德。

    殿中重新换上新檀香,幽香盈室。

    他提笔批阅奏折,目光落在关于均田制的章报上。

    那一瞬,他好似看见万千农人弯腰插秧的身影。

    这些平凡的背影,比天神更值得敬畏——这正是武乙至死未悟的道理。

    夕阳透窗,将帝范的墨字镀上金辉。

    李世民凝望天幕渐隐的画面,终于明白——

    帝王术,不在逆天,而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