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赎来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章 月圆人团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八月十五,中秋。

    这本该是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日子。往年的紫禁城,此夜必定是灯火璀璨,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帝后会在临水的亭台楼阁设下盛宴,与宗室皇亲、重臣命妇们一同赏月、品蟹、吟诗作对,宫灯如昼,月饼如山,桂花酒的香气能飘出宫墙外。民间更是热闹非凡,街市上舞龙灯、放河灯、猜灯谜,欢声笑语能直达霄汉。

    然而今年,一切都不一样了。

    国丧的阴云依旧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上空,挥之不去。先帝驾崩尚不足三月,按制,二十七个月的孝期才刚刚开始,一切喜庆宴乐皆在禁止之列。宫墙之内,听不到一丝笙歌,看不到一盏花灯。白幡虽在风中显得有些旧了,却依旧刺眼地悬挂着。宫人们依旧身着素服,步履匆匆,低眉顺眼,连交谈都压低了声音。月光依旧皎洁,清辉洒满宫阙的琉璃瓦,却只映照出一片异样的清冷与寂寥,反而更添了几分“月圆人不圆”的凄清。

    漱玉轩内,夏玉溪起得比平日更早一些。她推开窗,望着东方天际那轮即将隐去的、略显苍白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中秋团圆夜,她却身处这深宫重重殿宇之中,与父母姐姐相隔宫墙。往年在相府,此时早已是欢声笑语,母亲会亲自下厨做她最爱吃的莲蓉月饼,姐姐会拉着她在庭院中拜月、嬉戏,父亲则会捋着胡须,赏着月色,说些家国天下的趣闻……而今,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回忆。

    她轻轻叹了口气,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开始一日枯燥的宫规学习和账目核验,却见锦书面带一丝难得的、压抑着的喜色,快步走了进来。

    “娘娘,”锦书福了一礼,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陛下身边的小李子刚才来传话,说…说陛下今日午时,在御花园的‘澄心斋’设了家宴,请…请相爷、夫人,还有大小姐和姑爷一同入宫,与娘娘…共度中秋。”

    夏玉溪猛地转过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家宴?父母?姐姐姐夫?入宫?在国丧期间?这…这可能吗?巨大的惊喜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她,让她一时竟怔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真…真的?”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千真万确!”锦书用力点头,脸上也满是笑意,“小李子说,陛下特意吩咐了,是极低调的家宴,一切从简,不违制。澄心斋地方僻静,已安排妥当,请娘娘放心。”

    夏玉溪的心砰砰直跳,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她万万没想到,慕容云泽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这样一种方式,给她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国丧期间,他身为一国之君,率先垂范,禁绝宴乐,却为了她,甘冒可能引来的非议(即便安排得再低调),特意安排了这场家宴!这份用心,这份体贴,怎能不让她感动至极!

    她强压下翻涌的情绪,连忙吩咐锦书帮她更衣梳妆。虽说是家宴,又是国丧期,不能穿着艳丽,但她还是精心挑选了一身料子最好、绣着暗纹的月白色宫装,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簪上了他送的那支玉兰簪和姐姐绣的荷包,薄施粉黛,力求在素净中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不让家人担心。

    午时将至,夏玉溪在宫人的引导下,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御花园深处、依水而建的澄心斋。这里果然僻静,四周竹林掩映,只有几名心腹太监和宫女在远处安静侍立。

    当她踏入斋堂时,一眼就看到了那几张她日夜思念的面孔!

    夏丞相和夏夫人早已起身等候,见到女儿,夏夫人眼圈立刻就红了,强忍着才没让泪水掉下来。夏玉妗和柳文谦也站在一旁,夏玉妗看着妹妹,眼中满是激动和欣喜。他们都穿着符合规制的、低调的素色常服,但气色都很好,尤其是夏玉妗,眉宇间洋溢着新婚的幸福与满足。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