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关灯
护眼
298大乾元宵余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到了京郊李村时,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经围了不少人。

李婶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剪好的红纸,见马车停下,立刻笑着迎上来:“皇后娘娘,陛下,小殿下,你们可来了!

王阿婆一早就起来做芝麻糖,说要给小殿下当零嘴呢!”

风澈跳下车,提着食盒就往村里跑:“王阿婆!

我们来啦!”

源溪赶紧跟上,手里还护着那盏新灯笼。

凤染霜和慕容冷跟着李婶往里走,刚到王阿婆的小院,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芝麻香——院里的石桌上,摆着个大陶盘,里面堆满了刚炒好的芝麻糖,金黄的糖块裹着白芝麻,阳光洒在上面,闪着油亮的光。

王阿婆正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手里揉着糖团,见风澈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拉着他的手往怀里带:“我的小殿下,可把你盼来了!

快尝尝阿婆做的芝麻糖,比元宵的甜不甜?”

她拿起一块芝麻糖递给风澈,又转身从屋里端出个木盒,里面放着几双布鞋,“这是阿婆和村里的老姐妹一起做的,给小殿下和源溪姑娘的,鞋底纳了‘千层底’,穿着走路不硌脚。”

风澈接过布鞋,鞋面是用蓝布做的,上面还绣着个小小的禾苗图案,立刻套在脚上试了试,刚好合脚:“谢谢王阿婆!

这鞋子好舒服!”

源溪也接过属于自己的布鞋,鞋面绣着竹篾纹,她轻声道谢,把鞋子小心地放进竹篮里。

花汐这时也拎着布包进来,看到石桌上的芝麻糖,眼睛一亮:“王阿婆,您这芝麻糖做得也太香了!

我上次教绣娘们做的灯面,正好缺个‘芝麻糖’的图样,您能不能教我捏个糖团造型?”

王阿婆笑着点头,拿起一块温热的糖团递给花汐:“你试试,捏的时候轻点,别把糖捏化了。

这芝麻糖要裹三层芝麻才够香,就像咱们大乾的日子,一层暖一层甜,叠着来才踏实。”

凤染霜坐在石凳上,看着花汐跟着王阿婆捏糖团,风澈和源溪蹲在院角扎灯笼,慕容冷则和赶来的张老伯聊春耕的事——张老伯说,村里的田埂已经翻好了,就等春雨来播种,就是缺些农具,去年的犁有些松了。

慕容冷立刻让林峥去通知工部,把新做的犁和锄头优先送到李村,还要派匠人来帮村民修旧农具。

“染霜姨,”

源溪忽然举着灯笼走过来,灯面已经糊好了,红纸上面贴了绿纸剪的禾苗,还粘了几颗炒好的白芝麻,“您看,这是我和澈儿做的‘芝麻禾苗灯’,晚上点着的时候,芝麻会不会反光?”

凤染霜接过灯笼,轻轻摸了摸灯面,白芝麻粘得很牢:“会的,晚上点着暖灯草,芝麻会跟着亮,像星星落在灯上。”

她转头看向慕容冷,“不如让工部把这种‘芝麻灯’的做法也写进推广册里,村民们家里有芝麻的,都能做,既好看又不费钱。”

慕容冷点头:“好,我让工部加进去。

对了,守苗爷爷说今天会从共植维度过来,带些‘春生种子’,适合早春种,种在田埂边,既能当绿肥,还能开出小黄花,好看得很。”

正说着,院外传来守苗爷爷的笑声:“冷小子,你倒是会算日子!”

众人抬头,就见守苗爷爷扛着个布袋子,手里还提着个陶罐,乔瓦尼跟在后面,背着个相机,正对着村里的灯笼拍照。

“我把共植维度的‘春生草’种子带来了,”

守苗爷爷把布袋子放在石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细小的绿褐色种子,“这草长得快,十天就能冒芽,既能肥田,花还能吸引蜜蜂,帮庄稼授粉。

陶罐里是‘甜根汁’,泡在汤圆馅里,比桂花蜜还甜,还不腻。”

乔瓦尼放下相机,指着远处田埂上的灯笼,用不太流利的大乾话说道:“这些灯笼,在阳光下像小太阳,我要拍下来,寄给我的家乡,让他们看看大乾的春天,是甜的。”

他说着,又举起相机,对着风澈手里的芝麻禾苗灯按下快门,风澈立刻摆出个鬼脸,逗得大家都笑了。

中午的时候,村里的打谷场又热闹起来。

李婶带着妇女们煮汤圆,用的是御膳房带来的青麦粉和守苗爷爷的甜根汁,煮好的汤圆浮在汤里,青绿色的表皮裹着淡淡的甜香;张老伯和几个汉子在支灶台,烤粟米饼,还把王阿婆的芝麻糖放在旁边,让香味混在一起;花汐则带着绣娘们坐在石凳上,用新染的线绣灯面,有的绣春生草,有的绣芝麻糖,还有的绣风澈的鬼脸,惹得旁边的孩子们围着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